首页 >> 评论中国

机器人不能包办一切,中国需要人

2023-02-24 10:08:54
江苏连云港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安装一批纺织用卷绕机。(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2月24日电/与当今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一样,中国也在面临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劳动力减少和提高生产力的迫切需求促使中国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在工厂车间安装更多工业机器人。但这幷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美国彭博社2月21日报道《机器人不能包办一切,中国需要人》,文章说,上个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但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劳动力可能将在未来3年内减少,生产力增速也将继续放缓,从而增加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总之,这些趋势表明走向自动化是大势所趋。

  中国本土企业正在制造可快速精确运作的机器人,它们能组装汽车、在三维空间移动幷以复杂方式扭转——几乎像人类的手臂一样。金属加工和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在纷纷采购机器人。此外,中国政府此前推动自动化工厂的举措已使中国坐拥全世界最多正在运行的机器人和最高的年安装量。

  尽管这些机器人旨在填补劳动力缺口,但智能制造的回报需要通过高技能人才来获取。如果缺乏适当的技能水平,工人就无法为自动化设备编程幷操作它们。按照中国推广机器人的速度,中国近3亿农民工可能将无法为制造业产值作出显着贡献。截至2021年,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占比为12.6%。
  对于世界上最庞大的劳动力群体来说,该状况令人担忧。因为10年后,40%有农民工参与的产业都将实现自动化。现在超过半数的农民工年龄在40岁以上,再培训是一项艰巨任务。与此同时,引进高技能、高学历的年轻人仍需一段时间。而且,选择进入制造业的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少。如今这些年轻人流动性较低,往往在离家更近的地方找工作。

  为阻止人员进一步流失,中国有关部门为吸引工人返工返岗付出巨大努力。这可能有助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行业,但倘若鲜有人能操作工厂里复杂的机器人,这种努力就有可能付之东流。中国政府部门正将重点转向劳动技能培训,幷鼓励企业投资职业教育。但让工人能赶上机器人技术进步的脚步,中国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