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评电讯

中评社评出2023年十大国际新闻

2024-01-01 00:10:18
  中评社香港1月1日电(中评社报导组)中国评论通讯社国际新闻部评出2023年度十大国际新闻:

  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 两国关系止跌企稳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域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达成多项协议,包括中国恢复协助美国打击鸦片类止痛药芬太尼,遏阻其生产与原料出口等等。两国还同意恢复自去年美国众议院时任议长裴洛西“窜台”之后就暂停的军事沟通,双方也同意针对人工智慧安全成立工作小组,进行公开对话。

  由于中美两国关系牵动世界局势,因此旧金山“习拜会”引发各国战略界、学界高度关注。专家们普遍对此次中美两国元首的会晤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元首外交对当前中美关系起到了稳定的作用,同时,专家们也务实地认为,这次元首峰会只是中美校正关系的新起点,未来中美还需要巩固扩大双方共识,多对话、多合作,进一步夯实中美关系的根基,推动中美关系朝着比较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巴以战争时隔50年再爆发 尚未看到尽头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宣布对以色列采取代号“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并表示已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至少5000枚火箭弹。以色列随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对加沙地带哈马斯目标发起代号“铁剑”的行动,这是自1973年赎罪日战争以后,时隔50年以色列再度向哈马斯宣战。随后,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宣布麾下武装人员加入哈马斯的行动。当地时间10月11日,以色列宣布成立以色列紧急联合政府,10月30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战争进入了第三阶段——以色列国防军扩大了对加沙地带的地面进攻。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最新涉巴以的第2712号决议:聚焦人道主义关切,突出保护儿童。

  截至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0日,加沙流离失所者增至170万人,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在加沙地带的避难所里收容约90万名流离失所者。截至当地时间2023年12月25日,本轮冲突已导致巴以双方至少20674名人死亡。巴以冲突是历史进程中一直未能妥善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本轮冲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导致严重人道主义灾难,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方面,习近平主席多次就当前巴以局势阐明中国原则立场,强调应立即停火止战,保障人道主义救援通道安全畅通,防止冲突扩大,根本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凝聚国际促和共识,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俄乌冲突形势胶着 外溢影响凸显

  2023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11月至12月期间频繁出访欧洲,开启了新一轮的“化缘”之旅,但欧洲国家们对此反应平平,期间泽连斯基第三次到访华盛顿,最终落得个“空手而归”。12月30日,俄罗斯使用无人机和多种导弹发起一波袭击,袭击了乌克兰城市,据报这是近几个月来规模最大、最猛烈的轰炸之一。早在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电视讲话正式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与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并称是苏联的民族政策导致俄罗斯领土被切割,批评当年苏共直接将领土“塞给”乌克兰这一举动。2月24日,普京授权俄军在乌克兰进行“特别军事行动”,兵分三路进攻乌克兰。面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在当天宣布,乌克兰全国进入战时状态,并于当天晚些时候宣布与俄罗斯断交。至此,两国的全面战争就此拉开序幕,至今已经持续了近两年之久,而且远看不到结束。

  胶着局面让长久援助乌克兰的美国、欧洲失去耐心,俄乌冲突造成欧陆的能源危机,引发替代能源绿电发展的潮流将不可逆。芬兰2023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第31个会员国,也是俄乌冲突对地缘政治造成的重要影响之一。中国方面则始终致力于为停火止战、政治解决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也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推动危机早日得到政治解决。

  日本核污染水正式排放 改变全球海洋生态

  日本政府不顾本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之声,于2023年8月24日开始,逐步将经过处理的福岛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截至目前,已有共计两万多吨核污染水经过三轮排放,流入太平洋,该核污染水总量超过100万吨,预计整个排海计划为期至少30年。而在福岛第一核电站退役核污染水处置过程中,接连发生了工作人员遭受核污染水溅射、放射性物质污染等事故,充分说明瞭问题的严重性,也再次证明妥善处理核污染水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方面一直认为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中方始终持续敦促日方重视各利益攸关方的关切,全面配合建立各方实质参与、长期有效的国际监测安排,切实防止排海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长期的危害。

  中方斡旋沙特伊朗和解 轰动全球的外交突破

  在中方支持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于2023年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对话。10日,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强调三方将共同努力,促进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次轰动全球的外交突破,也是中国第一次主导化解东亚之外的他国僵局。
  
  作为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分支的代表国家,沙特和伊朗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其中既夹杂着民族宗教的历史纠葛,也有现实的地缘政治利益纷争,可谓复杂难解。2016年初,双方中断外交关系,正是一系列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

  缅北电诈被清除 重创境外诈骗集团

  2023年11月16日,中缅联合执法取得重大战果,缅北果敢自治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重要头目明国平、明菊兰、明珍珍被成功缉拿归案,缅方11月15日夜组织对明学昌抓捕,其间明学昌畏罪自杀身亡。截至2023年11月21日,缅北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共向中方移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3.1万名,其中幕后“金主”、组织头目和骨干63名,网上在逃人员1531名,打击工作取得显着战果。2023年12月,在掌握相关犯罪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辽宁、福建、重庆等地公安机关决定对白所成、魏怀仁、刘正祥等10名缅北果敢自治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重要头目进行公开悬赏通缉,坚决打掉犯罪分子嚣张气焰。

  中缅边境的缅北地区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给中国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当前缅北涉中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峻复杂形势,公安部部署云南等地公安机关持续推进打击行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 路路相连美美与共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第十年,该倡议是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世界大势、着眼人类前途命运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历史性成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长期以来,“一带一路”经贸投资合作稳中有进;互联互通合作捷报频传;民生合作硕果累累;绿色、数字等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

  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最隆重的活动,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品质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回顾了十年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宣布中国支持高品质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中方期待以“一带一路”10周年为新的起点,与各方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品质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中菲南海冲突 菲方改变立场违背承诺

  一段时间以来,菲律宾在南海,屡屡兴风作浪。从2023年6月份到现在,菲律宾侵闯中国南海岛礁的行径,几乎每月都会上演,有时间隔甚至不到一周。不仅如此,菲律宾驻美大使,还在极尽渲染南海的紧张,称南海才是“危机即将爆发的地点”。对此,中方清晰表态,近期中菲在南海发生的一些事态完全是菲律宾改变政策立场,违背自身承诺,违反国际法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蓄意侵权挑衅,制造事端,责任完全在菲方。中方坚定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也希望菲方能够做出理智的抉择,回到通过对话协商妥处分歧的正确轨道上来,同中方一道管控好海上局势。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去世 多国领导人哀悼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2023年11月29日去世,享年100岁,他是美国政界的传奇人物,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重大,曾被前总统福特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中美关系大门打开的推动者,基辛格一生中访问中国100多次。今年7月,他最后一次踏上中国土地。在中美关系“破冰”之后的50多年里,他始终推动历届美国政府奉行积极对华政策,致力于中美关系发展。基辛格在10月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时说,“我一生中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美中之间的和平与合作至关重要,符合两国和世界的利益。”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基辛格逝世向美国总统拜登致唁电,习近平表示,“亨利·基辛格博士是世界著名战略家,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半个世纪前,他以卓越的战略眼光,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造福了两国,也改变了世界。他把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作为毕生追求。基辛格的名字将永远和中美关系联系在一起。基辛格博士将永远被中国人民铭记和怀念。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将中美人民友好事业传承下去,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造福两国人民,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其他多国领导人也对基辛格逝世表示哀悼。

  土耳其发生致命大地震 近6万人死亡

  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凌晨4时17分,土耳其南部接壤叙利亚边境发生强烈地震,地震震中位于土耳其加济安泰普省。依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震级为MW7.8,震源深度为10.0千米,最大烈度为IX(9)度。地震发生后的凌晨4时17分至4时36分共发生3次余震,规模介于5.6至6.7之间。加济安泰普省附近的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约旦、伊拉克均有震感。此次地震包括土耳其和叙利亚在内共造成59,259人死亡、297人失踪、121,704人受伤,是至少一个世纪以来该区域经历的最强的地震之一,且此次地震土耳其死亡人数超过1939年埃尔津詹地震,成为土耳其100多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2023年2月6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布全国哀悼7天。2月7日,他宣布土耳其东南部10省进入紧急状态,为期3个月。

  土耳其强震发生后,中国政府派出中国救援队82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派出香港特区救援队59人,此外还有17支中国国内社会应急力量441人前往土耳其地震灾区开展救援。据统计,共有66国提供实际支援和人道主义援助。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