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再驳“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
http://www.CRNTT.com   2024-05-13 15:43:34


在北京车展上,观众在博世公司展台参观新能源汽车智能出行解决方案。(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5月13日电/在刚刚落幕的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备受境外采购商青睐。这是市场需求的理性选择,也是中国制造企业长期创新研发、供应链企业高效协作的结果,体现了中国制造的综合成本优势及产品竞争力。

  今年正值美国大选之年,一些政客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抛出所谓的“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并以此作为政治筹码,将政治考量凌驾于经济关切之上。其结果不仅损人害己,还会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阻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拖累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产能过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常态。解决这种不平衡,主要还要依靠市场力量,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调节。需要指出的是,产能不是产品,产能过剩并不是说产品生产多了卖不掉,而是企业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适度超前的产能投资是产业发展的普遍选择,对于新兴产业尤为如此。

  准确把握产能过剩的这一实质,就不难理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何提出“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新冠疫情3年多时间里,在全球供应链几乎停摆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之所以能持续稳定向全球市场提供各类商品,正是与当时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彼时的投资,如今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能。但当前全球市场需求正在放缓,导致了部分行业产能利用不足。可以判断,这一现象是短暂的,随着世界经济回暖,部分行业低端落后产能将加快淘汰出清,而代表着绿色低碳方向的新能源领域先进产能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比现实,可以看出美国一些政客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威胁其他国家产业发展”“给国际市场带来灾难”等言论,纯属无稽之谈。一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3.6%,与美国78.4%的利用率基本接近。在库存水平上,3月份中国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1%,与美国相当。但从工业利润来看,中国工业利润率呈持续增长态势。此外,中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6%,继续保持扩张,表明企业出口业务总体继续改善。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产能过剩”的指责,实际上更多来自对中国工业实力发展的焦虑和遏制——美国一些政客也心知肚明,中国新能源产业优势是靠企业努力获得的,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的,而不是他们口中“靠政府补贴”形成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