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短讯“实名制”扩至28间银行 周日实施
http://www.CRNTT.com   2024-01-23 11:07:31


根据“短讯发送人登记制”,已登记机构会使用以“#”号开头发送短讯。(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1月23日电/香港银行公会宣布,“短讯发送人登记制”将扩展至银行业。由周日(1月28日)起,28间香港的零售银行及虚拟银行,将会使用以“#”号开头的“已登记的短讯发送人名称”发送讯息给本地流动服务用户。公会相信安排将有助公众识别短讯发送人的身份,并防止骗徒冒充银行发送诈骗短讯。

  大公报报导,参与计划的28间银行,包括本港主要的22间零售银行,例如汇丰、中银香港、渣打香港、恒生银行及东亚银行等;以及全数8间虚拟银行。市民可浏览银行公会网页(www.hkab.org.hk)瞭解首批参与银行名单。

  防范欺诈讯息 保护客户

  银行公会主席林慧虹表示,相信“短讯发送人登记制”有助打击恶意欺骗讯息。参与银行利用“已登记的短讯发送人名称”发出短讯,将可加强对客户的保护,并防范欺诈短讯。她续说,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银行业将继续与相关单位紧密合作,通过技术提升,并加强客户教育,以打击诈骗活动。

  林慧虹近日表示,银行公会今年的四大工作重点之一,即为加强面向客户与投资者的教育及保障,例如使用可疑识别代号警示、银行间资讯交换等。根据香港警方公布的数字,当局于2023年首11个月共接获37238宗诈骗投诉个案,按年升50%。

  通讯事务管理局办公室发言人回应说,随着28间主要银行加入登记制后,将进一步降低市民被假冒短讯诈骗的风险。通讯办会继续与金融管理局及银行公会保持紧密联系,协助其他银行参与登记制。

  机构以#号开头发短讯

  根据登记制,已登记参与的公司或机构会使用其以“#”号开头的“已登记的短讯发送人名称”发出短讯予本地流动服务用户。去年12月28日起,主要电讯商已率先参与登记制。

  通讯办发言人提醒说,在任何情况下,当市民收到陌生人发送的短讯时,都应提高警惕。绝不要向身份未经核实的短讯发送人披露个人、银行户口或信用卡资料、转账金钱或开启短讯内的超连结,以免蒙受损失。如有任何怀疑,应立即向警方举报。

  通讯办会密切监察登记制的实施情况,并会与其他行业及政府部门商讨,鼓励更多使用短讯与客户联系的机构参与登记制。在登记制下,电讯网络会拦截并非由“已获认证的发送人”发出但发送人名称含“#”号的短讯。流动电讯服务用户毋须事先申请或安装流动应用程式,又或在手机上做任何设定。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