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网评:重启“第二学位”当有政策连续性
http://www.CRNTT.com   2021-03-14 00:11:24


  中评社北京3月14日电/网评:重启“第二学位”当有政策连续性

  来源:东方网 作者:刘天放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办学条件合理确定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规模,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加快培养社会紧缺人才,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稳定就业、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众所周知,培养效率高、强调实践性、有利于就业等,是招收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主要目的。从2001到2012年,教育部共批准185所高校建设29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专业设置涵盖了理工科专业,遍及管理、教育、新闻等诸多学科领域。

  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迅猛发展,近40年来,研究生教育持续扩张,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连年缩水,变得越来越没有竞争力,社会认知度持续走低。因此,为弥补研究生教育不足而设立的第二学士学位,基本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小众化”的第二学士学位,已沦为“鸡肋”。

  2019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曾决定,从2022年起停止招收第二学士学位。而去年疫情期间的5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通知》发布,指出,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作为大学本科后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而日前再发通知重启,可见,让“第二学士学位”重新由“鸡肋”变“饭碗”的意图明显。

  重启“第二学士学位”,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再学习机会,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显然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不过,在经历了“一波三折”后,第二学士学位的含金量如何,就业市场无疑是“试金石”,能否将其由“鸡肋”变“饭碗”,尚有待观察。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二学士学位过去办办停停,因此,能否得到更多学生尤其是社会的认可,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就是说,若想让“第二学士学位”由“鸡肋”变“饭碗”,政策当有连续性,切不可“朝令夕改”,而且,在办学经费、师资、多样化以及竞争力等方面,要得到更多政策不间断的支持。否则,其含金量和信誉必将缩水,最终很难达到预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