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李庆平: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衰弱
http://www.CRNTT.com   2022-08-14 00:20:29


李庆平(中评社资料照)
  中评社香港8月14日电(作者 李庆平)1978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大陆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总目标为“四个现代化”。由于离开了文化大革命的“阶级斗争”及一穷二白的时代,中国大陆的经济开始复苏。1985年大陆高层精英就开始思考:到21世纪时,大陆经济到底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同时有哪些障碍?

  1988年中国大陆完成其第一份“国情报告”,认定1980年以后,中国大陆进入经济起飞的阶段,如同“亚洲四小龙”在1960年代的经济起飞情况。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中,新加坡及香港没有中国大陆庞大的农村人口及农村工业化问题。

  19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伯金斯教授已注意到中国大陆可能成为亚洲下一个大国,但他没把握,还存疑。

  1980年代大陆所面对的问题是吃饭、就业、老人社会保障、资源、石油及环境的问题。1989年初大陆出版此第一份“国情报告”中,也显示大陆长期的经济成长率大约在6%到7%,要赶上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此时中国大陆的国家精英,正思考90年代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不走欧美国家高消耗资源的模式。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有8.6亿,不到全世界的25%,但消耗的世界能源达75%。欧美国家一般人民的生活如洋房、绿地、汽车,中国大陆不可能全面实施此一政策,因而采取“节约资源型的国民经济体系”,构建节水、节地的农业生产体系,节材、节能的工业生产体系及节约运输力的交通运输体系。

  在90年代及21世纪前十年,中国大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设施,并采取适度消费的经济模式,有别于欧美的高度消费,及部分第三世界的低度消费经济模式。

  中国大陆的决策精英,认知中国有庞大的人口,要创造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世界潮流,并成为一个新兴新工业化的成功范例。此一长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从90年到21世纪前十年初步完成。

  90年代初,大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敲定“发展是硬道理”,接受市场经济及提出“韬光养晦、永不称霸、有所作为”的方针,对大陆的外交、军事及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