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拜登政府涉台认知战:战略逻辑、实践及其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4-04-25 00:16:35


涉台认知战是美国深化“以台制华”策略的新手段之一
  中评社╱题:“拜登政府涉台认知战:战略逻辑、实践及其影响” 作者:何达薷(天津),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俞婧婷(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生

  【摘要】拜登政府的涉台认知战是为实现认知域“以台制华”目标而发动的涉台信息战和舆论战,其主要通过引导台海安全舆情走向、进行台湾问题国际化叙事建构、配合民进党当局认知战等途径展开。涉台认知战是美国深化“以台制华”策略的新手段之一,意在获取台湾问题的叙事主导权以及形塑台湾问题的“新国际认知”,进而为其涉台政策提供依据。当前拜登政府涉台认知战不仅冲击着国际社会的传统涉台认知,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际社会的涉台政策走向。

  信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冲击着传统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作为科技发展和大国竞争的混合产物,注重非物理场域的认知战已成为当前中美博弈的新方向。2022年拜登政府发布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指出,新兴技术改变战争,仅仅依靠常规力量和核威慑已不合时宜,未来与中国的竞争将基于“综合威慑”,既包括海陆空等传统军事手段的运用,也涵盖技术、信息、经济等非传统军事手段的整合,这种非传统军事手段就包括了认知战。就台湾问题而言,自对华战略转变以来,美国不断拓展和深化“以台制华”的手段和力度,因此基于认知战重要性的上升,拜登政府将认知战运用于台湾问题上,一方面用于增强“以台制华”的政策效果,另一方面意欲掌握台海政策的叙事主导权和形塑国际社会关于台湾问题的“新认知”。

  一、拜登政府涉台认知战的内容与战略逻辑

  2017年以来,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与对华认知战事实上同步发展,其将认知战作为对华意识形态博弈的新场域,在涉港、涉台、涉疆等问题上对华发起认知战攻击。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虽然将美国的部分注意力转向欧洲,但幷未转移其对华竞争的战略焦点,反而是加深了其“捆绑中俄”以及深化包括认知域在内的“全方位”对华竞争决心。2022年11月,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渲染中国正在发展“认知领域作战”(CDO)概念,称该概念旨在藉助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使先前的舆论战和心理战等概念适应现代信息环境,这有助于增强中国的大国叙事幷塑造其在印太地区的有利环境。〔1〕同时,俄乌战争也增强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利用认知战加强对华威慑的战略意图。2023年9月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召开“与台湾防务合作”听证会,出台的结论表示,“可信威慑”(credible deterrence)是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核心,美国将完全致力于在言语和行动上加强对台海的威慑,其中既包括加强防务工业基础、对台安全援助等领域的军事威慑,也包括尖端技术、认知心理等领域的非传统军事威慑。〔2〕可见,作为现代传播与神经科学等现代技术的结合体,认知战正成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强化对华非军事威慑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进行的认知战内容是:以台湾岛内、美国国内及国际社会为目标受众,利用其在全球主流媒体平台、科技联盟、情报发展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以政论、情报、网络和智库报告等方式影响目标受众,在台湾问题上对华进行信息战和舆论战,进而为其对台政策寻求“辩护”,实现认知域“以台制华”目标。例如,2023年9月美国空军参谋长查尔斯·布朗出任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其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中国一直在将其军事能力现代化幷投资于先进的武器系统,解放军有能力在整个地区投送军力幷在台湾附近及周边展开行动,因此为支持台湾有足够自卫能力,五角大厦已经成立了“高级整合团队”来寻求途径加快提供台湾自卫能力,也在通过国际军事教育、训练与安全合作等方式协助台湾建设非物质性的能力。〔3〕

  从实践看,拜登政府涉台认知战的战略思维:一是将认知战作为综合威慑战略下“以台制华”的新手段,以获取国际舆情体系中台湾问题的话语主导权。拜登政府上任以来,为进一步增强对华“竞争力”,其在国家安全层面提出的“综合威慑”强调跨越军事和非军事的“全领域”对华竞争,将包含认知战在内的非军事威慑高度拉升至与军事威慑持平。2022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国防战略报告》在阐述“综合威慑”概念的同时强调中长期要改善信息共享和“非动能”(non-kinetic)工具的集成,而认知战就是通过整合网络、信息、心理和社会工程等“非动能”战力,以便在无需物理战斗的情况下获胜。〔4〕台湾问题是当前中美博弈的战略点,因此认知战亦成为美国增强“以台制华”策略的重要手段。拜登政府涉台认知战旨在中美博弈中获得台湾问题国际叙事的主导权,构建符合美国战略需要的涉台政策叙事。这一方面是因为基于因应对华竞争战略下的“以台制华”政策需要,美国需要在原有“一中政策”框架不变的基础上构筑一套符合美国利益的涉台话语论述,为其涉台政策提供有利政策叙事情境;另一方面美国亦试图采取先入为主的策略,快中国大陆一步掌握国际涉台舆论主导权,进而操纵国际社会对台海问题的“自发认知机制”,获取国际支持,从而确立其在台湾问题上对华竞争的战略优势。二是利用认知战形塑国际关于台湾问题的“新认知”,为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提供更多的国际支持。拜登上台以来,将台湾视为对华竞争的重要战略资产,积极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在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上,拜登政府不仅是从实际行动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和事务,而且加强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叙事建构,将台湾问题与全球经济和安全议题挂钩,提出台湾问题不是中国内政的政治叙事,从而构建国际社会对于台湾问题的“新认知”。显然,以网络、信息、心理为手段的认知战有助于美国操纵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叙事传播和影响国际社会受众的认知机制,推动国际社会台湾问题“新认知”的出现,从而为美国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提供更多的国际支持。

  二、拜登政府涉台认知战的实施与途径

  2021年以来,拜登政府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开展涉台认知战:一是引导台海安全舆情走向,试图在台海是否发生冲突、中国大陆采取何种统一方式等问题上掌握话语权。二是进行台湾问题的国际化叙事建构,传播错误涉台认知,企图消解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合法性。三是在网络、情报等领域向民进党当局提供支持,配合台湾当局对大陆进行“认知战”。

  (一)将俄乌冲突与台海危机进行类比,引导台海安全舆情走向

  叙事话语权是影响受众认知机制形成的关键要素,在俄乌冲突中,美西方国家就利用“首因效应”,通过先入为主的认知叙事手段掌握在俄乌战场上的话语主导权。因此,美国在俄乌冲突后,其将台海危机与俄乌冲突进行类比,加大了台海可能爆发战争的论述,通过渲染台海军事战争氛围、揣测中国大陆是否动用武力、强化对华威慑论述等途径在国际社会引导台海局势的舆情走向。

  首先,渲染台海军事战争氛围。俄乌冲突开始后,美国军方和情报界高层相继宣称中国大陆已做好未来几年在军事上统一台湾的准备,不断渲染大陆对台湾的“军事威胁”。例如,俄乌冲突爆发后次月,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约翰·阿基诺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会议上将俄乌冲突与台湾问题进行类比,将2027年形容为一项解放军的“军事任务”(military task),认为大陆对台湾的“行动”时间在不断前移。2023年2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在接受CBS专访时称,情报显示解放军将在2027年前做好准备以对台湾实施“入侵”(invasion)。同年3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密利警示俄乌冲突后西太平洋正在发生一场被低估的军备竞赛,同时称解放军将在2027年做好“占领”(take)台湾的准备使得美国在这一地区开展工作变得紧急。除了高层的公开论述,对大陆“军事威胁论”的宣传也体现在相关报告中。例如,美国国防部在2022年的《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中宣传大陆军队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将使其在2027年具备收复台湾的能力,强行将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与大陆“武统”台湾相联系。2023年2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表《年度威胁评估》,声称北京正在部署军队以努力实现到2027年阻止美国干预未来可能的两岸危机。可见,美国试图以先入为主的策略,宣传幷夸大中国大陆要在台海发起战事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入侵”“占领”等具有侵略性的表达,美国试图抹黑大陆捍卫主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正当性诉求,制造大陆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合理性”的国际叙事。

  其次,牵引中国大陆是否“武统”台湾的舆论导向。尽管俄乌冲突后美国不断渲染台海战事危险升高,但对于中国大陆统一台湾的方式,美国则采取灵活的论述方式,在渲染台海风险上升的同时保留大陆和统的选项。美国情报高层曾多次指出战争风险上升但不意味军事冲突不可避免,例如2023年5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艾薇儿·海恩斯在出席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全球威胁”听证会时表示,尽管解放军已经在发展军事统一台湾的能力,但美国情报界的评估持续显示北京领导人仍倾向以和平方式统一台湾。2023年7月马克·密利在美国国家新闻俱乐部(NPC)向观众发表讲话时也认为,尽管解放军需要在2027年之前做好准备,但“中国军队‘入侵’台湾幷非必然”。〔5〕这种看似矛盾的两面论述其实是美国试图掌控两岸在统一方式上的舆论走向,因为不管将来台海是否发生军事冲突,这种机动说法都可以使美国在可能的台海危机中占据道德高地,令其叙事更加游刃有余,进而给其在台湾问题上的认知战留下足够的回旋空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