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美国国内政治的角度看近期俄乌冲突
http://www.CRNTT.com   2022-05-20 15:44:21


 
  三、中国应对之策

  说到此事对于中国的冲击,一方面,西方有些媒体和舆论必定会极力将中国渲染成俄罗斯的“完全同路人”;另一方面,正如郑永年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乌克兰战争可能让美国和西方再次认为他们的主要威胁来自普京和俄罗斯,而非冷战结束之后他们一直指称的中国”〔21〕。

  我们可以简要归纳一下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几种分析看法:1,俄、乌冲突引爆地缘政治危局,欧美注意力都被调动到俄罗斯身上,中国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战略喘息;2,俄国人这种举动,势必会将欧洲更推向美国那边,因此,客观上很可能会冲击到中欧友好关系,某些欧洲政客可能会极力将中、俄渲染为完全的同路人,这对中国未必是好事;3,美国对于乌克兰事态幷不直接出手,除了可能是避免核武大国直接战场相见之外,似乎还有一种潜在的思维,就是东欧那个区域幷不重要,“集火于中国”才是万事之要。

  事实上,中国和乌克兰的贸易关系幷不差。按照相关的统计数据,2021年,乌克兰与全球235个国家展开了对外贸易,其中,对中国出口最多(80亿美元),其次是波兰和土耳其;同年,乌克兰自中国进口最多(109.7亿美元),其次是德国和俄罗斯〔22〕。这个数据挺说明问题,即,两国有很好的双边贸易互动关系。而且我们不要忘记,乌克兰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乌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一直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23〕。

  笔者认为,中国目前的处置态度是比较清晰和有力的。第一,中国和印度等大国一样,在事态中取一较为中立之态度,强调以和为贵,解决争端,事实上,由于西方一致强烈谴责俄罗斯行径,两造之间恐怕无法缓和,也许到最后会需要中、印这些相对中立的国家来当打圆场的和事佬,中国外交部已严正指出:中方“始终主张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根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当前最重要的是尽可能缓解当地局势,避免冲突升级甚至失控。联合国和有关各方采取的任何行动,都要以地区和平稳定为重,以各方普遍安全为重,为紧张局势降温、推动外交解决,起到正面作用”。此外,我们需要看到,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保持某种形式的中立,其实是中国一贯立场,比如,2014年3月时,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紧急会议,审议有关由美、法、英联合起草的一份旨在拥护乌克兰“领土完整”的决议草案。因遭到俄罗斯一票否决,该决议最终未获通过。中国当时就投了弃权票;第二,藉由最近的尼克松访华五十年之机会,中国试图在某种程度上向美方释出合作的善意;第三,中欧关系也似乎幷未受太大冲击。笔者想特别指出,从整体蓝图上看,中俄、中美关系走向都有较强的“定势”,反倒是中欧关系,似乎可塑性较强。也许中国应当继续坚定推进中欧友好和商贸关系,因为这种关系的不断进展既是应对拜登“集火于中国”的好方法,也是中国“广交天下朋友”路线的实际贯彻,此外,还幷不至于引起俄方的不满(俄国对法、德这一类国家其实相对客气不少)。

  中国还需要防范另一种潜在的风险。在国际舆论场上,似乎已有人开始操纵将“战争病毒来自于俄罗斯”引申联系到所谓“新冠病毒来自于俄罗斯的伙伴中国”这样的论调上来,中国应当坚决反对这种毫无道理的联系和引申,捍卫自身权益。

  四、几点余论

  至少有以下几个层面我们都应该充分考虑到:1,西方一些战略分析界人士有可能将中、俄更进一步分开来看待,俄国属于激进类国家,中国则属于温和、克制的融入国际秩序体系的国家,从这种框架来看,加之于中国身上的外部压力可能会减少;2,但是与此同时,在国际舆论平台上,西方阵营社会舆论一边倒地力挺乌克兰,也可能会有许多人将中俄友好关系与俄国发动对乌战争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做刻意的渲染(现在西方媒体已经在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即:中国曾要求俄方在冬奥会之后才对乌克兰动手),尤其是境外特定反华势力,是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因此,中国政府的官方态度是非常审慎持重的,亦即:希望各方都能“彻底摈弃冷战思维,通过对话谈判,最终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外交部发言人的立场更是恰如其分,拿捏自如,收放得体:“中方一贯认为,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损害别国安全的基础之上,更不能出于寻求自身绝对军事优势和绝对安全而肆意损害别国主权和安全,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尊重”;3,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次俄、乌冲突可以为中国的军事界、外交界、学术界提供非常前沿的研究参照范本,若中国各有关机构能更全面研究、分析相关态势,对中国来说就是最好的;4,我们必须再次强调中国独特发展模式的优秀之处,亦即,中国希望能通过各种商贸体系(如一带一路,RCEP和诸双边自贸机制)与世界各国多来往,多互动,多共赢,多相互理解,多文明互鉴,与各国人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维系全球的和平、发展大局,中国无意卷入别国内政纷争,更绝不会恃强凌弱。学者Peter Rutland在2021年底发表的一项研究虽然代表着很明显的西方观点立场,但未尝不值得我们参考。在这项研究里,Rutland如此写道:其实普京应从苏联解体和中国崛起这两件事中学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亦即,“适当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件好事,经济发展才是重中之重”〔24〕;5,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原本在拜登时代,欧亚大陆经贸联通前景甚为乐观〔25〕,但近期俄、乌剧烈冲突之后,这种联通框架必定遭受极大冲击影响。究应如何应对,中国需有全盘思量和准备;6,美国学者预估:“受制裁的俄罗斯将更加依赖中国的支持,比如向中国出售能源、使用中国的支付系统等”〔26〕,而且美国媒体多次表现出担心“被回避的俄罗斯石油,可能被饥饿的中国买家抢走”,这个分析可能有一定道理,那中国究竟应如何处理这种新形势,就是一个颇为关键的问题;7,中国仍将继续维系和俄罗斯的战略友好关系,同时,中美关系也会继续推进下去,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若接下来的态势越发接近美、俄间直接尖锐对立,中国也许会是最有话语权和发言权的第三方调解单位;8,中欧关系非常值得观察〔27〕,尽管必然会有一些欧洲政客试图将中俄捆绑在一起进行评论,但维持一个稳健向好的中欧关系,对中国较为有利。我们看到,2022年3月,中国商务部已公开说:“中欧有广泛战略共识和共同利益,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双方可以在抗疫、绿色、数字、金融、科技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28〕,而欧盟也已计划与中国于4月1日举行峰会以缓解紧张关系;9,据目前相关数据,俄乌冲突很可能会引爆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难民危机,此种危机将对欧洲各国有何冲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点;10,我们也要看到,因为拜登事前曾多次“预告”俄罗斯会攻击乌克兰,同时在俄乌冲突事起之后对俄实行了强力制裁,所以单在乌克兰事态问题上,拜登的民意失分似乎幷不多,这一局对拜登带来的伤害效应似乎远小于2021年时的阿富汗撤军事态;11,特朗普时代某些美国政客曾主张过的“联俄制华”战略,大概率在今后是不可能搞成了,美、俄关系在短期到中期似乎都很难被修复。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上海翟冠华老师帮助,提供了不少乌克兰相关资料和信息。

  注释:

  〔1〕此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将近期的俄、乌冲突和2021年下半年时的波兰、白俄罗斯难民问题联系在一起考察。

  〔2〕Ondrej Ditrych (2014) Bracing for Cold Peace. US-Russia Relations after Ukraine, The International Spectator, 49:4, 76-96.

  〔3〕https://jia.sipa.columbia.edu/russia-ukraine-and-central-europe-return-geopolitics/

  〔4〕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1-06/19/c_1211206806.htm

  〔5〕https://www.cbsnews.com/news/us-votes-against-anti-nazi-resolution-at-united-nations/

  〔6〕https://www.un.org/press/en/2021/ga12396.doc.htm

  〔7〕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910258

  〔8〕Olga Baysha: "Synecdoche that kills: How Barack Obama and Vladimir Putin constructed different Ukraines for different end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 Volume: 80 issue: 3, page(s): 230-249

  〔9〕https://www.npr.org/2022/01/29/1076193616/ukraine-russia-nato-explainer

  〔10〕李海默:《稳定欧洲是中国对美外交破局的要务》,《中国评论》月刊(香港),2021年6月号。

  〔11〕Robert Hunter (2022) The Ukraine Crisis: Why and What Now?, Survival, 64:1, 7-28

  〔12〕Pisciotta, B. (2020). Russian revisionism in the Putin era: An overview of post-communist military interventions in Georgia, Ukraine, and Syria. Itali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Rivista Italiana Di Scienza Politica, 50(1), 87-106.

  〔13〕参阅:Lucian G. Conway, III et al, Are U.S. Presidents Becoming Less Rhetorically Complex? Evaluating the Integrative Complexity of Joe Biden and Donald Trump in Historical Context,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online first

  〔14〕https://www.forbes.com/sites/nicholasreimann/2022/02/22/this-is-genius-trump-praises-putins-move-into-ukraineand-blasts-biden/

  〔15〕https://www.cbsnews.com/news/russia-ukraine-ted-cruz-biden-mistakes/

  〔16〕https://edition.cnn.com/2022/02/24/politics/elise-stefanik-biden-putin-russia-ukraine-invasion/index.html

  〔17〕https://edition.cnn.com/2022/02/20/politics/fiona-hill-donald-trump-joe-biden/index.html

  〔18〕参阅:https://www.guancha.cn/daiyuxiao/2020_10_30_569707.shtml

  〔19〕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2/feb/27/joe-biden-approval-rating-hits-new-low-poll

  〔20〕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2/feb/25/republicans-biden-putin-trump-fox-news-poll

  〔21〕https://www.guancha.cn/ZhengYongNian/2022_02_26_627806.shtml

  〔22〕http://ua.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202/20220203281446.shtml

  〔23〕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4/content_5592846.htm

  〔24〕Rutland, P. (2021). Understanding Putin's Russia and the Struggle over Ukraine. Perspectives on Politics, 19(4), 1264-1268.

  〔25〕李海默:《拜登时代欧亚大陆之机运》,《海峡评论》(台北),2021年11月号。

  〔26〕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2_03_01_628239.shtml

  〔27〕李海默:《从英欧关系看拜登政府的对外策略失误》,《中国评论》月刊(香港),2022年2月号。

  〔28〕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2/03-01/9689310.shtml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4月号,总第292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