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欧亚大陆地缘经济格局看俄罗斯技术转型与俄乌冲突
http://www.CRNTT.com   2022-10-26 10:05:16


 
  四、俄乌冲突与欧亚大陆的安全格局

  (一)俄乌冲突与安全因素

  始于2021年底幷全面爆发于2022年初的俄乌冲突,对于俄军事意图,国际社会总体考虑了三种可能性判断。

  一是,俄只为要求停止北约东扩,以及北约和美国军队撤出欧洲东部成员国。二是,有可能俄一开始就考虑到与北约在安全保障问题上的谈判失败,为已经计划好的对乌干预准备了理由。三是,俄领导层玩弄心理战术,让预判变得更加困难,与北约及乌克兰的谈判失败,军事行动则顺理成章,试图进一步分化欧洲内部对俄立场,以及跨大西洋的一致应对。

  普京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的直接目标在于获取军事上与政治上的对乌控制,但此举仅是俄长期战略目标的一部分,后者致力于永久性重建欧洲与全球新安全秩序,在此基础上迫使北约战略撤退,对东欧“去军事化”。然而上述目标之间幷不相容。

  俄罗斯的军事逻辑是通过军事展示权力,是俄罗斯强硬外交的既定手段。2021年5月,普京将俄军转移到乌边境后,与拜登举行了首次峰会。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部署规模上,普京一直慎用军事打击,从而避免了俄民众因大量伤亡或巨大经济代价而产生不满情绪。到目前为止,军事干预导致吞幷领土的案例只有一个:征服克里米亚。通过可接受的政治和经济制裁,以及国内动员能力,普京试图改善此前持续降低的支持率。国际社会对俄军意图的预判,总体上是较为保守和折衷的,东欧形势被描述得过于悲观。

  (二)欧洲立场与欧洲协调

  自2021年12月以来,俄对美国、北约和欧盟成员国施加了巨大压力,要求其就新的欧洲安全秩序进行谈判。欧盟内部久久难以统一对俄立场。德国新政府联盟协议已经明确表明,将致力于更多地参与欧盟东部伙伴关系国家和乌克兰的领土完整。有争议的北溪二号管道项目最终因俄乌冲突而叫停,在一份声明中间接提及大型能源项目将受欧盟监管。这种行为反映了德欧在如何应对俄罗斯和乌克兰问题上尚有分歧,德拒为欧洲安全政策承担更多责任。

  在过去的30年里,德国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欧洲经济和谈判伙伴。然而,俄罗斯在德国对外贸易中跌至第14位,德国公司正在离开俄罗斯。俄罗斯越来越多地将德国定义为一个对手,它试图通过黑客攻击和虚假宣传活动来削弱它。德国和俄罗斯的国内和外交政策遵循根本相反的目标和利益。德国政策制定者未能使他们的俄罗斯和东欧政策适应当前的现实。

  对于德国而言,其作为欧洲与俄罗斯领导层最重要的谈判代表的国际信誉和角色减分不少。德俄谈判与对俄外交干预都十分苍白无力。对于整个欧洲而言,俄乌冲突将重构欧洲内部和外部政策环境,就内部而言,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同质化趋势恐加深;再考虑到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凸显,对俄能源依赖,对华技术依赖,必然在欧洲战略自主的口号下进一步切割,欧洲营商环境变数增加。

  五、俄乌冲突对欧洲局势的影响

  (一)欧洲国家的分化与契机

  2022年初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民调显示,绝大多数欧洲民众对俄乌冲突表示谨慎关注。欧洲国家不同的反应源于各国不同经历。波兰担心难民潮,法国和瑞典担心网络攻击,德国、意大利及罗马尼亚则担心能源短缺。

  在俄乌冲突初期,各国如何应对战争威胁反应了其国内政治。对英国来说,俄乌冲突是一个向美国展示脱欧后的英国仍然重要的机会。美国的立场令东欧和中欧国家极为关注。对美国日益恶化的政治和面对俄罗斯军事行动使这些国家越来越感到焦虑。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希腊等国担心俄乌冲突将关闭它们与俄罗斯建立更正常关系的可能性。其中,德国在其西方价值观、中东欧政策以及战后的和平主义传统之间左右为难。因此,德国总理奥拉夫·舒尔茨向其他西方领导人保证,德国将在战争中成为坚定的盟友,同时也暗示德国将避免在任何欧洲共同应对措施中发挥领导作用。面对俄乌危机,德法立场有着鲜明不同。法国将冲突视为展示欧洲“战略自主权”的机会,这是马克龙一直追求的政策目标。法国若能在解决俄乌冲突中发挥明显的领导作用,马克龙或可在法国大选前夕提升自己的形象。

  欧洲在俄乌冲突中有共同关键利益,即防止欧洲大陆再度爆发战争、维护北约信誉以及防止乌克兰重回俄罗斯的责任感。与此同时,欧洲各国政府正在寻找更好的方法来管理自己的部门。如今德国已不再犹豫幷表示愿意进行制裁。俄乌冲突或将倒逼欧洲各国协调一致。

  (二)对北约安全战略影响

  1、北约立场与东欧立场

  在未来的战略协调过程中,北约将面对来自中国的安全挑战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北约科技组织(NATO Science & Technology Organization)发布了《科技趋势:2020-2040》(Science & Technology Trends 2020-2040),分析评估未来20年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自主技术、空间技术、高超音速(Hypersonics)、量子信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8个领域的新兴与颠覆性技术(Emerging and Disruptive Technologies,EDTs)发展趋势及潜在影响,⑧以提升北约决策者对科技发展影响军事能力的理解。北约成员国内部有一种倾向,即超出北约框架之外来建构欧洲危机治理能力。从消极的一面来讲,这一理念可能削弱大西洋两岸的团结一致,欧洲的优势资源可能会抛弃北约。

  从波兰立场看,强化而非削弱北约内聚力,更符合自身利益。由于波兰在欧洲地缘政治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其直接处于北约和俄罗斯安全冲突的前沿,面对着每一次潜在的危机。欧盟快速部署能力正在从政治层面分化北约同盟,像波兰这样支持维护大西洋两岸关系的国家,都认为如果在这一条道路上走得太远将有害于北约同盟的内聚力,因此需转换战略理念。

  2、地缘战略冲突

  目前,强调欧洲战略自主以及欧盟军事自主能力的倡议都带来了如下消极后果——欧盟与北约间军事资源的重复使用、美欧脱钩、对非欧盟的北约成员国的“内卷”。面对新形式的危机与安全挑战,强化北约防务与威慑能力势在必行。北约的军事部署难以取得变革,面对中国崛起、气候变化、新兴与颠覆性技术EDTs的挑战,北约需要更多地从政治层面的改革上实现突破,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欧洲如何实现自主性危机管理能力。⑨欧盟战略指南针的推进将逐步赋予欧盟快速部署能力以指令操控能力、防务规划机制等。由于欧盟战略指南针定于2022年3月正式实施,先于同年6月即将召开的北约马德里峰会,如果北约随后提出新的战略方案,将与欧盟形成更大的政策冲突,加深“内卷”。⑩

  由于欧盟与北约、尤其是与美国的战略冲突,导致了未来安全观的严重分化,宏观上表现为欧盟与北约的战略分化,微观上表现为欧洲各国的立场分歧与政策碎片化,而以波兰作为典型案例的东欧国家,由于处在安全威胁的第一线,不希望看到因内部分化而降低集体行动和危机管理的效率。对于跨国企业,区域政策的碎片化意味着市场空间的层级化,如果内聚力较高的欧洲市场会聚焦于排挤跨国企业,那么分化的市场或给企业带来生存空间;如果两种规则之间产生了冲突,或许可以将两面施压转化为借力打力。

  (三)俄罗斯与东欧前景

  1.西方国家全面政策方案的推进:

  面对俄罗斯,西方国家正在国际合作层面促进内部协调。这包括多个政策领域,如外交与安全政策、防务政策、国际法律体系、内部安全、金融、贸易、反腐、能源、情报、移民、税收、反洗钱、武器管控等多方面,持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以共建威慑。

  2.关于俄国内局势:

  西方国家对俄政策中区分俄政权与俄民众,正着力推动俄自由、民主政治生态发展。俄国内没有独立媒体,俄乌冲突中没有客观性新闻报道,网络言论与海外流亡者的自由言论都应得到倾听,俄公民社会需得到发展。俄罗斯通信监管机构联邦通信、信息技术和大众媒体监督局(Roskomnadzor)禁止非官方渠道发布“军事行动”的信息。在舆论战方面,对俄语受众应积极引导,2015年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启动的“东方战略传播特别工作组”(East StratCom Task Force)的作用正在凸显。

  3.人道主义、文化、社会问题

  人道主义方面,乌克兰难民与国内流离失所者都应得到救援。

  文化、社会方面,西方国家公民的反俄情绪中缺少对历史问题的理性认知,例如对1939年《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雅尔塔会议的准确认识,欧洲教育体制应强化对欧洲史、特别是极权主义起源的客观认识。

  4.能源与安全方面

  欧洲与全球安全体系正进入新局面。这一新的安全形势将重塑欧盟《战略指南针》与北约《新战略概念》,甚至《欧盟-北约宣言》。西方国家需确立新的能源战略以减少对俄能源依赖。俄乌冲突将全面重塑欧洲经济、能源发展模式。

  5.东欧战略方面

  长期来看,发展新的东欧战略对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的战略协调亟待推进,以实现欧洲自由、和平的远景。欧盟委员会、IMF、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与欧盟其他机构都应采取措施从政治、经济、金融、安全各领域协助乌克兰以及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等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现代化发展。

  六、结语:俄乌冲突对中国外部营商环境及中资企业的影响

  美国政府对俄罗斯出口禁令意在限制俄购买先进技术的能力,主要是参考此前对中国华为进行遏制的“成功”经验。国际社会关注的是,占据俄进口四分之一份额的中国,将采取何种立场。

  美《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不仅适用于对俄出口产品,也适用于俄企业在全球的生产供应端,即对与美国技术相关产品和软件实施域外管控,尤其是半导体生产。美国试图与其他国家一同切断半导体等关键技术流入俄市场,对俄军事技术及战略性产业进行有效遏制。

  相比中国而言,欧洲对俄出口高出50%的份额,这包括商品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美针对俄执行的域外新规则会延伸到那些未对俄实施制裁的国家。这与历史上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颇为类似,当时的高端技术产品出口国都与美协调立场,对主要的敌对国家实施出口禁令。

  当前国际反俄同盟尚未对华形成一致立场,单边主义制裁措施缺乏效力,且鼓励了被制裁国家将产品生产与研发完全与美脱钩。如果中国对俄乌冲突未选边站,以及台海局势可能发生的恶化,美主导的这场国际制裁今后很可能全面用于针对中国。

  当前美对俄出口实施证照批准制,半导体、激光设备、导航设备、远程通信设备都被列为禁止出口项目,无论商业用途或军事用途。像空间产业、航海技术、国防产业都是禁令的核心所在,然而此次包含了一些以往针对伊朗、朝鲜实施的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禁令。

  无人机以及一系列无人操作的人工智能设备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不断凸显。中国也是这一生产领域的重要出口国。不论是直接生产此类产品还是间接处于相关价值链,都不可避免地面对国际纷争的撕扯和贸易双方政治利益的牵动。纯粹民用领域智能设备的生产尚且关联着各国的国家安全考量,武器贸易行列的营商环境更是鲜有规则可言。如果中资企业将在未来不可避免地深入到这一领域,政治研判必须先于技术研判、“政治扫雷”必须先于企业入场。

  2020年,俄进口产品仅2.9%来自美国,这一贸易量仅占美出口的0.3%,其中大部分没有出口管制分类号(ECCN),这些出口无需证照批准,除非涉及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的国防产业。为防止对俄普通民众造成生活影响,服装、手机、路由器、加密软件、电视机等产品都可合法流入俄市场。由此看,出口禁令对俄美两国企业影响不大。

  此次对俄制裁,由于美政府已将无视禁令的企业列入美商务部黑名单,欧洲国家基本上会跟随美切断违禁企业的供应链。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利润,对华制裁将比对俄制裁付出更大代价。俄乌冲突不仅迫使各国必须选边站,也迫使跨国企业必须选边站,因为国际市场和供应链已被政治切割。以往对华打压是直接针对中国,而这一次国际对俄制裁,不仅把中资企业视为“陪葬品”,甚至视中国为今后更大的潜在威胁,视中资企业为今后更大的安全隐患。为破此局,第一,中资企业应尽快实现供应链的双循环,尽快解决供应链安全问题;第二,欧洲“战略自主”意味着中欧幷非真正敌手,在俄美两级之间,在目前的西欧布局尚需转型时间的情况下,应把握好中欧之间的回旋余地。

  注释:

  ①30 years since the Soviet collapse: looking at the next 30,Jan 4, 2022.https://www.eiu.com/n/30-years-since-the-soviet-collapse/

  ②同上

  ③董康,土耳其外高加索政策的演变动因及影响因素:地缘文明视角[J],西伯利亚研究. 2020,47(01):15

  ④苏春雨,从乌克兰危机看土耳其能源战略地位[J],国际石油经济. 2015,23(08):30.

  ⑤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年全球无人机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民用无人机异军突起,[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991990916015845&wfr=spider&for=pc

  ⑥Alper Co.kun, Strengthening Turkish Policy on Drone Exports, Jan 1 8, 2022.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2022/01/18/strengthening-turkish-policy-on-drone-exports-pub-86183

  ⑦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⑧北约科技组织发布《科技趋势:2020~2040》报告[J],《国防制造技术》. 2020,(04):1.

  ⑨刘昊 张志强 冯志刚,北约未来军事新兴颠覆性技术规划分析及启示建议[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1(2):10.

  ⑩Marcin Terlikowski,Poland and NATO’s next strategy: deterring Russia and making European Defence Work (for the Alliance),16 Feb 2022.https://www.realinstitutoelcano.org/en/analyses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9月号,总第297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