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蔡英文当局执政危机及根源探析
http://www.CRNTT.com   2018-08-25 00:10:25


  中评社╱题:蔡英文当局执政危机及根源探析 作者:曾建丰(厦门),厦门市台湾学会副会长、研究员

  作者指出,民进党、蔡英文当局“全面执政”让台湾深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两岸关系、“对外关系”等多领域、全方位的系统性危机之中。此种系统性危机正在快速侵蚀民进党、蔡英文执政的社会基础与社会认同,撼动甚至危及其执政地位,究其危机根源正是民进党根深蒂固的“台独”本性及“反体制”的特性。蔡英文当局若不顺应时势与民意、及时改弦易辙,势必让台湾不断向下沉沦,而当台湾社会凝聚形成“民进党不倒、台湾不会好”的共识时,则必然再现选民用选票唾弃民进党的一幕。

  一、危机的主要表现

  蔡英文上台执政后,各种乱象接踵而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两岸关系、“对外关系”等各领域问题频发、矛盾加剧、危机四伏,台湾社会对蔡英文当局执政满意度出现“雪崩式”下跌,民调继执政百日出现“死亡交叉”之后便快速跌至三成以下。当前台湾社会多领域、全方位的系统性危机正在累积和构筑蔡英文当局岌岌可危的执政危机。

  (一)政治恶斗加剧

  蔡英文上台执政之后,很快就把选前承诺的“蓝绿和解”、“社会团结”置之脑后,迅速展开一场以“巩固执政权”为中心的权力斗争与厮杀,这场斗争与厮杀分为内外两条战线:对外是“恶斗蓝营”,民进党争取长期执政。蔡英文当局利用执政优势和在“行政”、“立法”、“司法”上的绝对优势,先后通过了“不当党产条例”、“促进转型正义条例”等法案对国民党及“附随组织”穷追猛打,冻结银行帐户、查封地方党部、改组相关组织,对国民党进行抄家灭门式的打击;对马英九施展“讼海策略”,进行“司法”追杀,千方百计要给马英九定罪;对新党青年军等统派人士更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进行政治迫害和“司法”打击;对蓝营重要社会基础“军公教警消”团体则藉“年金改革”予以打压。在民进党、蔡英文看来,国民党仍然是其最强竞争对手和最大政敌,只要把国民党及其社会基础尽其所能地予以瓦解和削弱,民进党便可高枕无忧实现长期执政甚至永久执政的目标。

  对内是绿营内部及民进党内派系斗争,蔡英文争取连选连任。2014年蔡英文藉助“反服贸运动”获得民进党内派系及“独派”团体全力支持而迅速超越党内劲敌苏贞昌取得“绿营共主”的地位,绿营内部各派势力力拱蔡英文上位执政后,都急于要蔡英文兑现政治承诺、满足利益诉求。当蔡英文无法全然满足“独派”及“深绿”胃口时,绿营内部及党内派系“批蔡”、“反蔡”甚至“倒蔡”的戏码便不断上演。2018年3月31日,“独派”大佬、“总统府资政”辜宽敏在参加深绿团体“台湾教授协会”活动时表示:“现在台湾社会对蔡期待很大,但台湾社会对她的失望也很大,这是现实的,看民调就好了,她是20多趴,太差了……希望她做一任就好,赖清德才是可达到大家期待的最适当2020人选①。”蔡英文的昔日盟友、战友如“时代力量”党、李登辉、陈水扁、吕秀莲、柯文哲、辜宽敏等都纷纷表达对蔡英文的强烈不满:或恶言相对、或分道扬镳。在民进党内,势力坐大的新潮流系也已放弃长期坚守的“老二哲学”,代表人物赖清德2017年9月“逼宫”蔡英文、赶走林全出任“行政院长”之后,自恃有“独派”和新潮流系做后盾,三番五次抛出“极独”言论,试图抢占并确立“绿营共主”地位,目标直指2020“大位”。随着年底“九合一”选举临近以及选举结果蓝绿政治实力的变化,岛内政坛蓝绿阵营、国民党与民进党以及民进党内部各派势力之间的混战与厮杀必定更加激烈,腹背受敌的蔡英文势必提前“跛脚”,提前进入“后蔡英文时代”。

  (二)民生经济迟滞

  2017年台湾经济增长率2.86%,从这个数据看,经济成长似乎不错,蔡英文当局也以此炫耀,但事实上,这一增长率在“亚洲四小龙”中敬陪末座,而且还低于亚洲地区平均水准。更为重要的是,台湾民众对经济增长、民生改善是“无感”的,民众感受到的仍然是“闷经济”,具体表现为投资衰退、产业外移、物价上涨、就业困难、薪资滞涨、痛苦指数上升。从投资环境看,台湾工业总会曾总结台湾岛内有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以及当局失能、社会失序、“立法院”失职、经济失调、世代失落、整体失去目标等“六失”。蔡英文上台执政以来,“五缺六失”越发严重,台湾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公开表达对台湾投资环境的失望并表示:“如果非必要,未来不会回台投资②。”蔡英文当局推动的“年金改革”、能源政策、“一例一休”制度以及“新南向政策”、紧缩两岸交流等政策,更是直接对台湾经济造成负面冲击。

  两年多来,因经济民生问题引发的各种游行抗议和社会乱象层出不穷,较有影响的包括2016年“9·3军公教劳大游行”、“9·12旅游业者大游行”,2017年“空姐、收费员大罢工”、“8·15全台大停电”、“反空污大游行”,2018年“卫生纸大抢购”、“退休军人团体大游行”、“香蕉价格暴跌”等等。

  (三)社会改革困顿

  蔡英文上台执政后,一方面为了兑现选举承诺,另一方面也为了打击对手,迅速在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等领域推出各种改革措施和政策举措,如推出“不当党产条例”、“促转条例”、“司法改革”、“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制度、能源政策、“课纲”调整等等。号称“最会沟通”的蔡英文当局在推行各项改革政策措施时,不仅没有通过沟通获得多数民众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而且还肆无忌惮利用改革挟带政治清算、打击异己、选票算计等利己私货。正是由于蔡英文当局私欲作祟使得这些改革远离了公平正义的原则,蓝营支持者成为利益严重受损的被改革对象,基层劳工、青年群体也对改革大失所望。“军公教警消劳”等抗议团体和群众不断走向街头陈情抗议,据台湾媒体统计,仅“立法院”前的陈情抗议活动,在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上台至当年底就有10多场,2017年有50多场,2018年上半年已逾20场。台“总统府”、“立法院”、“行政院”周围的封锁线愈拉愈长、防御“拒马”愈筑愈高,民进党、蔡英文已经离台湾民众越来越远,甚至站在了台湾民众的对立面。

  (四)“文化台独”肆虐

  蔡英文上台以来便假藉“转型正义”和“多元文化”之名,从历史、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推动一整套“去中国化”并形塑“台湾国家认同”的“文化台独”政策,其具体政策措施包括:废止2014年马英九当局“去独化”的“课纲微调”;推出新版“12年国教课程纲要草案”,把高中历史课目中的“中国史”列入东亚史;将高中语文课纲文言文比例从45%至55%降为35%至45%,弱化青年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国家语言发展法”草案,将“台湾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语言及台湾手语”均列为“国家语言”,藉口推动官方语言“多元化”,对标准汉语的地位进行稀释;以“原住民史观”与“南岛史观”对抗“汉人史观”,将台湾主体性与原住民相连结,并将原住民起源“南岛化”;禁止大陆及港澳学者藉阅台湾“国史馆”资料;撤除台北故宫南院十二兽首陈列;拆除台湾抗战纪念碑、停办抗战80周年纪念展;取消遥祭黄帝陵;大搞“去孔”、“去孙”、“去蒋”等等。更有甚者,蔡英文当局还戴着“有色眼镜”拒绝任命台湾大学遴选校长管中闵,公然把政治黑手直接伸进校园。

  “文化台独”是一种以“去中国化”为特征、以 “台湾独立”为价值取向、为“台独”服务的社会文化运动,推行“文化台独”的必然结果是造成台湾社会“民族认同”、“国家认同”错乱、“统独”意识形态对立,最终撕裂台湾社会、搞乱台湾。

  (五)两岸关系恶化

  蔡英文从2015年参选到上台执政至今,始终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及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同时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推行“去中国化”、“文化台独”的分离主义路线。民进党、蔡英文当局的两岸政策直接摧毁了刚刚建立起来的两岸政治互信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遭到干扰与破坏,两岸制度化沟通协商谈判机制被迫全面停摆,包括海基、海协两会交流协商中止、“两岸事务负责人会谈”及电话热线中断,“两会”下设机构“经合会”运作停止,“海旅会”、“台旅会”运作也受到一定影响。

  同时,两岸民间交流受到两岸政治气候不佳的影响,陆客、陆生赴台意愿降低,两岸民众往来缩减,直接导致两岸直航班次减少,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两岸关系从民进党、蔡英文上台执政开始陷入“断崖式”下坠,两年多来两岸“敌意螺旋”的不断上升,大有可能从“冷和平”、“冷对抗”走向“热对抗”、“硬冲突”的危险趋势,随时都有可能因突发事件直接引发新一轮台海危机。

  (六)“对外关系”崩坏

  蔡英文上台执政后,两岸关系恶化,两岸在“对外活动”中的默契自然也被打破,加之蔡英文当局在“对外关系”上奉行“拉美日对抗大陆”策略,竭力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充当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棋子,妄想以此换取美国对其“台独”政策立场的支持。

  为了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大陆方面加大力度反制蔡英文当局在国际社会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图谋。蔡英文上台两年,就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马、多米尼加和布基纳法索4个所谓“邦交国”弃台而去,使台“邦交国”由22个降为18个,创历史新低。在布基纳法索与台“断交”之后,台“外交部长”吴钊燮承认:仅存的18个“邦交国”都受到“干扰”,台湾当局面临“重大外交危机”③。台湾原先与大陆协商后得以参加的世界卫生大会(WHA)、国际刑警大会(INTERPOL)、国际民航大会(ICAO)、世界气候大会等国际组织活动也无缘参加,许多国家还要求台湾的派驻机构更名迁址。

  尽管蔡英文当局试图以大陆“蛮横打压”、“友邦罔顾情意”和“邦交国数量不重要”等说辞为自己脱罪卸责,但台湾各界普遍认为蔡英文拒不接受“九二共识”是台湾面临“雪崩式断交”危机和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频频受挫的主因,蔡英文难辞其咎。如果蔡英文当局继续执迷不悟的话,台湾在“外交战”中节节败退,“国际活动空间”受到限缩,“外交危机”频现,势所难免。

  总之,蔡英文当局执政危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改革以及两岸关系、“对外关系”等领域,而各领域的危机又是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相互激化的,是全面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危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