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专论:马习会宜稳不宜急 找出协商空间
http://www.CRNTT.com   2013-09-06 01:12:40


   
  客观来说,凡有助于两岸和平发展的各种手段与方法,都必须乐观其成,并力促其达成;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顾及两岸情况与顾忌。对台湾来说,马政府始终民意低迷,做任何事都被批评的一文不值,身受在野党的强力批判,倘若如大陆当局所能接受的条件,例如在香港举行、谈论政治议题、在称谓及尊严上、以国共的民意,那么马政府势将遭到前所未有的批判与挑战,若马政府屈就台湾在野的主张,对于大陆当局来说又会造成严重的质疑与批判,因此怎么做都不对,任何一方都无法满意。
 
  固然马政府有既定的立场与步骤,有些坚持及原则必须坚守;同样地大陆方面也有无法妥协的部分,双方都无法勉强对方,故只能不断地讨论、协商;在有限时间的压力下,与稳健但需长远的时间来沟通;是看近还是看远?显然我们都必须充分思考,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双方战术不同,但期盼马习会大战略却是相同的,也不能忽略美国及国际势力是如何看待,种种条件的制约下,马习会恐怕并不十分容易,若要硬凑,恐会欲速则不达、吃快弄破碗,当然这并不是表示马习会要无限期的拖下去,畏东畏西什么事都不做,只是双方都必须坦诚地说明自己的底限及坚持,看能否在这样的情况下,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马习会在一中原则内容下进行,但一中的内涵不同,一中各表恐怕是台湾最后的底线,但这种底线大陆当然不能接受;大陆当局希望论及各种问题,台湾方面对于政治议题有实际难以处理的难度。台湾即将面对大选,想要透过两岸的大开大合来达成选举加分的结果,恐怕少有人敢冒如此的风险,这同样也是为何民进党难以调整其中国政策的主要原因,因为台湾选民基本上心态是保守及传统的,太前卫的主张都难以引来民众的青睐。
   
  总之,相信大家都乐意马习会,这是大方向的期待,但落实到细节及微观部分,处处是障碍、条条是问题。今日两岸可贵的地方在于坦诚表明自己的立场,并且并不以非和平方式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主张,我们要珍惜这样的共识。两岸问题的复杂及棘手并非一天所造成的,两岸不断地希望找寻出路,在找寻的过程中才发现点点是难题。这同样与政治性问题谈妥,具体落实在事务性问题也是处处是障碍,尽管如此,两岸有志之士仍必须不断地思索与尝试,如此障碍才会一一浮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