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联合报:对美国校园惨案的悲悼与省思
http://www.CRNTT.com   2007-04-20 08:51:55


  中评社香港4月20日电/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社论说,美国弗吉尼亚州发生校园枪击血案,三十二名无辜师生在校园宿舍和教室里丧失了性命,凶手亦自裁而死。这桩惨剧不但暴露美国枪枝管制松散的流弊,且由于行凶者为韩裔学生的身分,再次搅动了美国社会本已敏感的种族情绪。如此深沉的伤痛不知何时才能平复!

  隔海关心这起事件发展的台湾民众,从新闻报导中看见凶手事前缜密而从容的买枪计划,一定诧异在美国买枪竟如此轻而易举。事实上,枪枝管制确为美国政治和社会拉锯角力最激烈的议题之一;枪枝泛滥于校园,也向来是美国家长的梦魇,部分治安不佳或青少年暴力严重的学区,学生进入校园,甚且要经过金属探测检查,以保上学平安。但因美国从西部拓荒时代开始即存在着“拥枪自卫家园”的传统,现今的“全国来福枪协会”RNA始终是美国政坛最具影响力的利益团体之一,致使各州的枪枝管制法案多胎死腹中。这次校园喋血案能否对枪枝管制法案产生不同的影响力,应是很多民众目前最关心的议题。

  社论指出,这次血案的另一核心议题,就是像凶手赵承熙这类反社会倾向者可能造成的伤害。赵承熙犯案后的自白录影带,充满仇恨情绪,的确令人惊骇;而这类愤世嫉俗、乃至心理偏差的社会边缘人,藏身于当今都会丛林,遇到特定情境即展开向社会报复的行为,不易矫治亦难以预警。美国前有著名的“大学炸弹客”,以邮包炸弹伤人累累,犯案史长达近二十年,最后发表了“反科技宣言”后始暴露身分而落网。近年来校园喋血事件此起彼落,除了暴力寻仇性质之外,亦多反映青少年对环境的敌意。美国校园及职场的心理辅导计划堪称普及而先进,但对于反社会人格者的认定及矫治仍非易事,这确是现代人与环境疏离之下有待探索及纾解的一个课题。

  社论认为,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的最深远影响,恐怕就是种族议题了。平实而论,此事不能归为种族冲突所致,美国过去多少校园血案也都与当事人种族背景无关。但这次史上最惨重的校园血案,却不幸是由韩裔学生犯下,难免触动各方最深层、最敏感的族群意识。惨案发生后,韩国人同感羞愧,有人急着避祸,有人想赎罪,甚至有人跪在美国大使馆前表示歉意;好像一人之过,要由一整个民族来承担!

  族群议题,不但包含客观面的文化差异所可能造成的误解和对立,更包含每个人主观的身分认同及意识凝聚因素,所以极容易引爆情绪反应,一发不可收拾。这次事件曾一度由美国媒体谣传凶手为中国籍;此一误传,已在华人圈中掀起强烈民族意识反应,网路上怒骂“白人种族主义者”之声不绝于耳。而美国历经九一一恐怖攻击,对于祸首究竟是文明冲突、是种族对立,还是军事加经济帝国主义之害,有过深切而痛苦的讨论;高傲的白人优越感者固然有之,能够反躬自省的美国公民也不在少数。族群问题可大可小,大小之间取决于心智的高度。

  社论指出,台湾长期以来受政客煽动族群议题,善良百姓无所逃于其间;但当行走海外之时,台湾人和大陆人、乃至亚洲人同样可能承受西方世界对“黄祸”疑惧所致的歧视对待,点滴感受自在心头。这次校园血案如果在美国再度掀起种族对立效应,留美华人将同样笼罩于亚裔的暴风圈中;要如何协助发挥各族群间“宜解不宜结”的包容力和理解心,又是一艰难课题。

  一个边缘人的疯狂暴行,毁了三十二条宝贵生命;人性的狂暴和乖戾所能犯下的大错,的确令人惊骇也令人悲伤。我们哀悼这次事件的死者,也希望人类社会从伤痛经验中累积教训,尽量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