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罗范椒芬与中评社青年记者对话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11-11-24 00:21:52


想要政策不偏颇,领导需要“兼听”,鼓励自己的下属多讲意见,甚至是不同的意见。(中评社记者摄)
 
  中评社记者:从2000年后,你对香港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教改动辄得疚、评价好坏参半,你义无反顾,你的想法是?梁振英认为教育界未来可做到休养生息,你认同这个主张?  

  罗范椒芬:香港历史上确实从来没有过如此大规模的教改,但我认为是相当有必要的。教改内容虽然很多,其实只有两个中心思想,第一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第二就是说要学会学习,所有的措施归根究底都是这两条。因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光教不足够,一定要让学生愿意学,同时要有动力自发地去学。 

  过去十年,教改措施确实相当多。2000年的教改蓝图,当时教委会经过了多轮咨询,形成一个路线图,写了那些年做什么那些年做什么,我们基本上是根据这个路线图去做的。但是有一点,香港跟内地很不同,如果将来还有改革的话是需要留意的,就是我们欠缺一个基础研究,关于学校在教改前的实际状况究竟是怎样的,落实的能力水平到底怎样。

  另外一个问题是,通常教育委员会会请一些很优秀的校长和老师来咨询意见,问题是他们都属于能力很强的人,什么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其他人未必做得到。造成的问题是,开始都是他们自认做得到,政策出来了我们又挨骂,觉得很委屈。后来我就跟我同事说,我们需要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要参与其中,咨询的包容性要更阔。还有推行政策的缓急问题等等,我都有反思。有一句话叫“Self-fulfilling prophecy”(自我完成),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基本上都是制度里面可以决定的事。就算我们划了很好的蓝图,制度里面的东西如果不能做到的话,或者不根据这个去做的话,那只可能失败,这就不是我们可以完全掌控到的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