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台湾为何要与大陆统一
http://www.CRNTT.com   2013-09-20 00:17:08


 
  利益的规模性。当今人类经济活动复杂,许多工业的生产,是小型经济体所不能负荷的。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军火工业,小型经济体就不可能在太空建立全球定位系统、制造航空母舰、维持庞大的航母舰队。中国大陆是一个相当全部欧洲的经济体,统一后我们台湾将享有两岸庞大经济体所形成的经济规模效益。

  就以电子产业为例,2008年发生金融海啸,全球共关闭了约50家晶圆厂,但台湾没有厂商关闭。中国大陆家电品牌厂商组团2009年从台湾采购34亿美元液晶体电视面板,2010年采购43亿美元,2011年采购40亿美元。大陆政策性大采购,不但使当时台湾工业园区放“无薪假”的员工能重新恢复工作,及后景气稍见复苏,因为全球关闭了50家晶圆厂,所以全球新增订单绝大部分就都转到台湾,使得台湾2010年对世界的整体贸易总量激增至5,258.4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含香港)输出1,147亿美元,台湾享受771亿美元的顺差。

  至于自2008年7月开放中国大陆旅客来台观光,去(2012)年大陆旅客来台居然高达258万人次(不包括香港和澳门),较2011年增长45.0%,增长幅度居客源市场之冠,远高于世界观光组织(UNWTO)预估2012年全球旅客约3%-4%的增长率,预估将为台湾创造约1,000亿新台币的观光外汇,这在四年前是不可想像的。当然,陆客来台观光使得考导游的人数也跟着飙升,观光局统计2012年报考导游人数高达52,986人(2011年为38,800人),其中88.0%是考华语导游执照。同时在旅游业,许多司机就自己筹资或合伙集资,购买游览车,自己当老板,这在开放陆客观光来台前,也是不可想像的。

  上述带给台湾的巨大经济利益,就是立足于内地庞大经济体的规模性。

  利益的持续性。讲到这,当然有人会问,那将来如果有一天真的统一了,这些好处会继续吗?这个问题必须从历史中找答案,那就是清朝时两岸同属一国的整整两百年间,北京在政治上是对台湾实施让利的优惠措施,例如相当于今天高等文官考试的科举考试,不但公平开放并以优惠方式保障台湾人参与全国性的国家治理。

  中央政府这种对台湾在高等文官科举考试上的优惠政策,实际上起源于我们中国固有文化的思维。大家都知道,自秦朝一统天下后,基本上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多省籍的大国,我们中华文化一向认为“日无私覆,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也就是说,中央执政的气魄,就如同太阳覆照大地,公正无私地普及任何地方,故对偏远的地方,朝廷援例会制定优惠政策予以特殊照顾。

  鉴往知来,大陆过去会优惠台湾、今天也正在优惠台湾,相信明天也会优惠台湾。更何况,还有香港和澳门,台、港、澳都是近代历史遗留的特殊情况,大陆肯定会持续其优惠台湾的政策。

  利益的区位性。历史反覆证明,因为台湾如此靠近中国大陆的特殊地理位置,命运注定两岸的连结,命运注定台湾享有地理位置与大陆邻近的好处。历史上,两岸只要撤除敌对的政治状态,台湾经贸立即依托大陆发财致富。例如330年前的1683年,郑成功孙郑克塽纳土输诚,结束两岸军事对立,两岸经贸迅速发展,二十年间台湾就融入对岸大陆的沿海贸易圈,当时台湾特产糖大量向内地输出,甚至远至天津,一片经济繁荣景象,为十八世纪对岸闽粤的移民台湾狂潮提供了物质基础;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台湾光复,两岸中日战争军事敌对状态结束,1946-49年间两岸贸易飞跃成长;20年前,1990年代两岸关系解冻,两岸经贸发展密切一日千里,目前每年为台湾带来约七八百亿美元顺差的巨大经济利益,我们更是有目共睹身受其益。

  台独教化与两岸统一的时代责任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如果说今天支持两岸统一是因;相信现在与未来,两岸的统一过程中每位民众都是受益者,这就是果。在两岸交流的过程中,在这个历史机遇中,我们也担负着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今天台湾社会产生严重的统独认同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大家都知道,就是李、扁执政二十年的台独教化。

  两岸体制断裂。在这个改变国族认同的过程中,李扁是凭藉什么,居然在短短20多年间完成改变部分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本人认为台湾与母体中国大陆的断裂,即两岸体制断裂和两岸记忆断裂,为分离主义者提供了平台。关于两岸体制断裂,包括日本殖民统治台湾50年及“中华民国”迁往台湾的两岸冷战隔绝。后者借“中华民国”的存在,使独派在执政时,得以利用台湾与母体中国大陆分离的两岸体制断裂(division system),将其运作机制化,例如藉要求国际空间为由行台独之实;藉由军购将对岸视为假想敌,将“内地敌国化”;藉由通关之护照查证程序,将金门和厦门的小三通“两国化”;藉由“总统”的外交出访强化台湾国家位阶。

  两岸记忆断裂。独派就利用近代台湾遭日本殖民统治五十年曾经与母体中国大陆分离的两岸记忆断裂,以抹煞历史和曲扭历史的方式,解构台湾民众对祖国的认同。例如将我国固有的省籍地方意识提升为国家意识,并与台湾分离主义与本土意识相连结,藉强大的公权力,以“台湾第一”“台湾优先”为理由,型塑向台独倾斜的“台湾主体意识”。众所较知者,莫过于教育部修改历史教科书,藉学校教育灌输下一代台湾民众的分离意识,甚至还更进一步地在学校藉推行国防教育课程,将内地投射成假想敌,误导台湾下一代的认同。

  前总统李登辉先生于2000年11月,坦言他自1988年继任总统以来,其工作重点大致有二,其中之一就是全面推动民主化。“台湾的民主化非以‘台湾认同’及‘台湾本土化’为主轴不可”。李登辉扭曲台湾本土化与台湾认同的真正意义,将台湾认同化与分离主义挂勾。因为我们忘记台湾这块土地的历史,所以对历史产生了极大的误解,好似台湾民众没有认同台湾是因为大陆反对台湾民众认同台湾,好似大陆反对台湾本土化,从而激发人类潜意识的逆反心理。

  清朝对认同台湾的肯定

  事实上,就如同前面所提到的,历史上清朝时大陆不但没有反对台湾民众认同台湾,反而是以科举制度肯定大家认同台湾。因为清政府在科举名额优惠台湾的政策下,台籍进士、举人和秀才中,许多人就是受益于其台籍的身分,这自然增加了台湾人的台湾地方意识,也就是说清朝是以制度肯定台湾民众对台湾的认同。

  此外,台湾是一个移民社会,台湾人98.3%是移民,是汉族移民。在中国内地的社会习俗中,汉族总是认同自己的族群、省籍,甚至是自己出生的乡里。在十八世纪的移民台湾狂潮中,移民们不仅认同“省籍”,甚至也认同“次省籍”如福建的漳州与福建的泉州。所有这些台湾的内地移民,他们彼此间“同乡井如骨肉,疾病相扶,死丧相助”。但我们中华文化中有“日久他乡即故乡”的传统,所以就广义的地域观念,台湾人的认同与台湾本土化意识也就油然而生。此外,早在十八世纪,台湾官员在审理罪犯时,犯人要记载籍贯,不少犯人早就表明自己是台湾人、是台湾白河人,故台湾民众早在十八世纪初就开始认同台湾了。也就是说,大陆从来就没有反对台湾民众认同台湾,并且如前面所提到的,清朝科举考试优惠台湾名额的制度,更强化了台湾民众对台湾的认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