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两岸统合的实践
http://www.CRNTT.com   2010-06-06 00:24:29


有梦最美,两岸统合的实践将是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评社╱题:两岸统合的实践,作者:张亚中(台湾),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

  2009年4月在《中国评论》刊登〈论两岸统合的路径〉一文,揭示两岸统合的七大梦想,它既是统一的必经之路,也是两岸和平发展时期的互动进程方式。

  这七大梦想的核心宗旨即强化两岸同属整个中国的国族认同,其做法是希望透过统合体(共同体)的方式来推动。第一、推动和平协定的签署,以确定两岸未来和平发展的基础,并为两岸同属整个中国的国族认同奠定法律基石。第二、强化两岸文化统合,以促使两岸能够透过文化、历史方面的认同,为两岸同属整个中国的国族认同奠定文化基础。第三、推动两岸货币统合,透过“华元”的发行,让两岸商业互利并减少人民交易成本,以助于提升两岸的国族认同。第四、进行两岸的经济统合,实践两岸共同治理为目标,以补强两岸目前在国族认同建构过程中所缺乏的制度认同。第五、推动两岸身分统合,透过“中华卡”的发行,让两岸人民可以方便往来,并强化两岸同属整个中国的身分认同。第六、建立两岸安全认同,推动军事互信机制的建立,让两岸不在武力或武力威胁下和平发展,共同维护整个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第七、协商安排两岸在国际间的共同参与,一方面可以顾及台湾人民对于国际参与的殷切期望,另一方面可以在国际间为整个中国的利益共同做出贡献。

  本文是从2008年10月在《中国评论》发表〈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刍议〉一文以来,一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也是未来另一系列的开端。请容许我将这七大梦想的精神与行动方案,做一精要的陈述,以为本系列的结论。

  两岸和平协定

  〈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刍议〉一文刊出以后,两岸学术界对于“一个中国”与“两岸政治定位”的讨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期,有不少学者专家亦透过《中国评论》相继表示高见。

  从2009年6月开始,我与两岸统合学会的朋友开始了我们的请益之旅,分别在北京、台北与日本举办了近十场的正式研讨会与若干小型座谈会。在这些对话过程中,民进党基本上还是以台独做为最终目标。国民党的基本立场是“一中各表”,但是对于“一中”的定义并不一致,有时以“民族说”来界定,有时以“宪法说”来表达。“民族说”指在一个中华民族的屋顶下,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这种论述等同于“偏安说”,也等同于“两国论”。“宪法说”比较合乎道理,但是马英九的“台湾是中华民国”与“台湾前途由2300万人共同决定”的说法,又让“宪法说”出现矛盾。

  《联合报》主张“一中各表可以让过程与目的接轨”的说法,也不为北京学者所接受,。2010年4月在日本本栖会议时,资深两岸研究专家许世铨先生即表示,当前两岸都追求和平发展,但其过程对大陆而言是“过程为了目的”,可是台湾却是“过程决定目的”。许世铨的看法,清楚了反映了大陆的观点,即两岸在“一个中国”与“两岸政治定位”如此核心重大问题上,宜建立“同表”的共识,而非衍生“各表”的空间。

  在讨论两岸政治定位时,必须站在现状与目标的两个基础上思考。忽略现实,将是沙丘建塔,没有目标,等于逃避问题。我与两岸统合学会朋友对于两岸定位的主张是“一中三宪”。“一中三宪”兼顾了两岸现实,也彰显了未来的目标。至于未来两岸走向的路径则主张“两岸统合”,透过统合体(共同体)与共同政策的推动,让两岸可以进行共同治理并建立重迭认同。

  两岸在“主权、治权、权力”方面的三个现状为:第一:两岸现行的宪法都是一中宪法,其主权与领土宣示所及的范围重迭;第二:两岸各自在其宪政秩序下行使互不隶属的治权;第三:两岸在物质的权力上,的确处于不对称的状态,大陆在国际上各方面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两岸有形国力的差距也在加大之中,不过台湾在某些软权力上,当然也有着一定的优势。

  在上述的事实现状认知下,我们认为主张“整个中国”乃是由两岸共同组成,其主权属于两岸人民所共有与共享,而两岸则是整个中国内部的两个平等(但不对称)之宪政秩序主体,未来宜用两岸共同体的方式来建立框架,推动和平发展的路径。

  对现状要有共识,对未来的走向也必须要有共识,才真正能够保证两岸和平发展。我们主张两岸从签订和平协定开始,透过种种对宪法具有拘束力的协议或是共同体的建构,来逐步搭建起一个可称之为“第三宪”的框架,也是北京所称的“一中框架”。第三宪可以、但不必然是一本成文宪法,它可以是与现行两岸的两部宪法一起,来共同维系整个中国的主权与领土的完整,并保障两岸人民都能共享中国主权,共同来治理整个中国的一个桥梁式的法律架构。至于未来两岸是否要逐步让这第三宪取代原有的两宪,以成为一个“一中一宪”的中国,则可以视在“一中三宪”的框架下之统合过程而定。总结地说,“一中三宪、两岸统合”既保障了两岸和平发展的过程,也为两岸走向统一的目的,开辟了一条具体且可依循的道路。

  基于以上的认识,草拟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草案如下:

  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草案

  协定当事双方

  认知到整个中国自一九四九年起处于分治状态,但仍同为中华民族一分子之事实;

  鉴于促进中华民族复兴与国家和平繁荣乃两岸人民共同的责任,

  认识到两岸同属整个中国、双方平等相待是促进和平的基础,也瞭解到建立两岸统合机制是和平发展的路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