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汪毅夫:旧报旧闻里的两岸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21-12-07 00:29:35


《台湾日日新报》1909年8月25日剪影  陈冬挺提供
  中评社北京12月7日电(作者 汪毅夫)《台湾日日新报》1909年8月25日以《拔乎其萃》为题报道:“此次闽省姚提学考取拔贡,首场揭晓。台湾人入彀者,一为鹿港蔡中翰谷元令郎,取列泉州府晋江县(学)第一名拔贡,一为同地施捷修孝廉菼次公子,取列晋江县学第二名拔贡生,一为台南安平徐明经元卓少君徐屏山,取列漳州府龙溪县学第一名拔贡。诸三子者,家学渊源,梓乔济美。或在禾岛执教鞭,或在榕城肄业师范,俱皆出类之英。奚愧空群之目,不日优榜再发。科名佳话,洵足为台岛增光。”这条旧报旧闻故事多,容我一一道来。

  故事一:1909年的拔贡考试
  
  1905年,清廷下了一道“罢废科举”的诏令:“自丙午(1906)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乡试和会试分别是考取举人和进士的考试,岁试和科试分别是对在学生员即秀才的年度考试和资格考试(获取参加乡试资格的考试)。从岁试、科试、乡试到会试,也就是从秀才、举人到进士的进阶考试一律叫停,古老的科举制度便刹了车。然而,“罢废科举”的诏令幷未叫停拔贡考试,刹车后还有惯性呢。拔贡是五贡(拔贡、岁贡、优贡、恩贡 、副贡)之一,岁贡、优贡和恩贡的选拔依据是在学考试的名次,副贡(乡试副榜举人)根据的则是乡试名次,拔贡考试则是专门举办的考试。拔贡考试本是从秀才选拔贡生之一途,岁试、科试、乡试停止后则是唯一的从秀才到贡生的考选进阶之途。拔贡每十二年凡一举,逢酉年而行之。1909年为己酉年,福建提学(又称提学使。1905年清廷裁撤各省提督学政,改设各省提学使)姚文倬又忙起来了。他到全省各地主持拔贡考试,第一场便是考取泉、漳二府的拔贡。1909年的拔贡考试,全国各省的提学和秀才(包括在福建进学的台湾秀才)都有点忙。

  故事二:台胞回籍考取功名的荣耀
  
  我在中国评论新闻网写过《台胞漳州进学记》,讲了邱缉臣“壮犹首试,旋贡成均”(成均指国子监,贡成均即贡于成均,当了贡生也)的故事。邱缉臣是台湾嘉义县人,1895年被迫离台回籍,以壮岁之龄(36岁)从考取秀才的“童生试”胜出,取得秀才的功名,接着又取得贡生功名。取得功名是光宗耀祖、荣及家人乡人的事。上记《台湾日日新报》的旧报旧闻里,又有台胞回籍考试的若干科名佳话:1.“鹿港蔡中翰谷元令郎”、鹿港“施捷修孝廉菼次公子”、“台南安平徐明经元卓少君徐屏山“,都是1895年“割台祸起”后离台回籍,先考取进学资格、亦即考取秀才功名,又于1905年“罢废科举”后参加最后一次拔贡考试(1909),考取贡生功名的幸运者;2.“鹿港蔡中翰谷元令郎,考列泉州府晋江县(学)第一名拔贡”,蔡谷元是台湾进士蔡德辉之子,本人是清光绪乙酉科(1885)拔贡,及蔡谷元“令郎”考取“泉州府晋江县(学)第一名拔贡”,老蔡家又添了“贡元”和“父子拔贡”两桩科名佳话;3.“台南安平徐明经元卓少君徐屏山考列漳州府龙溪县(学)第一名拔贡”,明经是贡生的别称。这样,老徐家也添了两桩科名佳话:“徐明经元卓”与其“少君徐屏山”是“父子贡生”,徐屏山则是“贡元”。

  故事三:在台湾“保护良民”的好人

  “施捷修孝廉菼”即施藻修。1888年彰化发生“倡乱围城”的施九缎案时,他是彰化县学廪生。时任彰化县学教谕的周莘仲于事件发生后冒险“自城西南隅缒而下”,面劝倡乱者,事后又阻止官军进攻二十四庄居民的过激行为。周莘仲为“保护良民”而被诬通匪,施藻修也涉嫌同案、涉嫌“徇隐庇匪”而遭清廷下令“斥革拿办”。这位在台湾保护良民的好人,在闽、台两地官、绅、民的保护下终于避祸脱险,回籍后还中为举人,其“次公子”在1909年当了拔贡,人咸谓好人善报也。

  (作者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