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李奎泰语中评:韩对中国不满已改变
http://www.CRNTT.com   2014-07-17 00:18:34


 
  其实,此举会招致很多意见。核问题确实是针对朝鲜的,但中国坚持用“半岛核问题”、韩国坚持用“韩半岛核问题”,这在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但内在意涵差别很大。中方的正式用法仍然是“朝鲜半岛”,是要与朝鲜所用的“朝鲜半岛”一致,会让一些韩国人认为中国其实一直站在朝鲜那边。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出发,这个问题都不能立马解决,因为中朝与美韩的关系摆在这里,中韩两国弥补这个差距还需要时间。

  至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情况,李奎泰认为是两国间有限的交流造成了这种现象。

  李奎泰说:“很多韩国人觉得中韩历史悠久,这的确没错,但历史悠久的含义到底是怎样的呢?可能事实与人们所想的并不一样。中国明清两代500年的时间,我们虽然引入了中国的文化、科技,对中国好像很熟悉,但其实那个时候两国民间没太大交流——除了使节来往和在边境规定地域开户设厂之外。其它的交易都是走私,两国间一个留学生都没有,更别提当前到对方国家旅游观光这样习以为常的现象。也就是说,历史上中韩交流仅限于高层次往来,民间交流极为有限。”

  “在往后看,日本殖民朝鲜半岛时期,两国关系并不是正常关系;而在冷战时期,中国与韩国都分裂了,除了中国出兵朝鲜半岛打仗之外,两国一点关系都没有。中韩两国真正意义上的来往始于中韩建交,也就是说,中韩关系仅仅活跃了22年,而在这有限的时间中两国关系已经深度发展,这可能有地缘上靠得近的关系,在这样短的交流时间中,必然会有中韩两国国民不懂对方的现象。随着韩国在1986年以及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放旅游之后,中韩两国才在文化层面加深了交流,”李奎泰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相关专题: 习近平访问韩国 落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