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社记者手记:初见缅甸和东盟峰会
http://www.CRNTT.com   2014-11-24 00:38:05


 

  混进开幕式现场 潘基文记者会的启示

  东盟峰会召开的第一天,要经过三道严密安检程序。而如果要进入开幕式现场,则须持特殊证件并接受第四次安检,因此,大多数媒体只能做开幕式外围的报道。

  我在这次峰会上发现,不少同仁对进入开幕式会场都抱有侥幸心理,会场内通往开幕式的通道铺着明亮的大理石、异常宽阔,缅甸的安保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于是,我跟着大部队默默地向前走,突然,一位面色黝黑的缅甸安保指着我要查证件,我意识到完了,于是做好缴械打道回府的新历准备,然而就在这时,一位勇敢的美国中年记者大姐试图“冲关”,她义无反顾的往前冲,我看见正准备查我的保安面露惊讶状,并眼睁睁地看着他扑了过去,不仅如此,整个片区的安保的注意力都被那位英勇的大姐吸引了,就这样,我以及一众未持证的记者进入了东盟开幕式和东盟10国全体会议的会场。

  在峰会报道中,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场面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记者会,当时是14日的傍晚,潘基文在与东盟十国的领导人会面以后,来到新闻发布厅召开记者会。我和我的同事都准备了问题提问,然而,和蔼的潘爷爷把名额全都留给了身着缅甸服饰的当地媒体,尽管始至终举着手,但是幸运之神这次却没有降临。

  在回答完四个有关缅甸改革、罗兴亚人和昂山素季的问题后,潘基文起身准备离开,这时,又一名白人记者大声疾呼“One question for international reporter(请给国际新闻记者一个机会)”,潘基文犹豫了一下,又再次坐定,详细回答了这名记者有关乌克兰东部局势的提问。

  看来在记者会上,不仅要主动举手,更要根据形势更主动地表达诉求,关键是脸皮要够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