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蔡英文执政与台湾对外关系的严重危机
http://www.CRNTT.com   2018-12-07 00:17:41


 
  2.美台关系没有实质性改变,倚美抗陆保“独”的企图难以实现

  从2015年1月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开始,到2016年1月胜选,再到2016年5月开始执政,争取美台关系有实质性改变,实现倚美抗陆 保“独”的企图,一直都是蔡对外战略和政策最重要的核心内涵。蔡明显吸取了李、陈触犯美国利益,被美国斥之为“麻烦制造者”的教训。蔡的对美政策包括两大部分:第一,大肆宣扬“保持两岸关系现状”、“维护台海和平”,以减轻、避免美国对其坚持推进“台独”政策、而损害美国利益的疑虑;第二,积极宣扬大力支持美国的亚太战略,包括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声称台湾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特殊作用”,企图增强美国对台湾和美台关系战略意义的重视程度。

  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特别是2017年12月中美摩擦明显加剧后,美对台湾的支持有所加强。主要是,特朗普政府相继通过若干包含涉台内容的法案和涉台 法律,包括2018财年、2019财年的“国防授权法案”和“与台湾交往法”。此外,特政府提交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战略报告”中的涉台内容,与之前同类报告的相关提法比较,出现了更重视台湾和美台关系的变化。由于上述事态,2018年上半年以来,蔡英文大肆宣扬美台关系有“重大突破”,声称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台湾不是仅是棋子,而且要做棋手”;宣扬蔡出访途中经停美国有“重大突破”。但认真分析相关情况即可知,蔡只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宣扬,美台关系并没有实质性改变,更没有出现“重大突破”。不仅两份“国防授权法案”中涉台内容如此,而且“与台湾交往法”生效后,美台官方交往层级并没有相应提高,蔡过境美国的“礼遇”也没有“突破”性提高。总之,美台关系虽有变化,但美国支持而不直接军事保护台湾的美台关系主题,继续保持不变:台湾作为美国处理中美关系筹码的身份和作用继续保持不变;美对台的支持,继续多为口惠而实不至。

  蔡极力推进美台关系,具有多方面企图。但最重要、最核心的是,构建倚美抗陆保“独”的态势,即倚仗美国保护,特别是直接的军事保护,对抗大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强大压力,争取实现“台独”的时间、空间和机会。但两年多以来的实际事态发展表明,蔡的这一企图越来越不可能实现。即使在2017年12月以来,中美摩擦明显加剧,特朗普政府打“台湾牌”的意图上升,特政府将更多地利用台湾问题给中国制造麻烦,但不存在美国军事保护“台独”,而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显然,蔡的这一战略企图已经落空,而且未来也不可能实现。

  3.构建实现“台独”所需外部环境的台湾对外关系战略已经失败

  蔡是所谓“理念型台独分子”,实现“台独”是其最基本、最核心的执政目标。事实清楚表明,蔡执政后的对内、对外战略、政策、策略,无一不是为实现“台独”目标服务。蔡执政前后的相关言行显示,构建实现“台独”所需外部环境,即为其的台湾对外关系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持并扩大台湾的国际空间,以彰显、强化台湾的“独立主权国家地位”;争取改善、强化美台关系,以实现倚美抗陆保“独”。蔡执政伊始即不遗余力地推进这一战略。

  但是,如本文前述,蔡执政两年多以来,虽然极力推行其对外关系战略,但力图保持并扩大台湾国际空间不仅毫无进展,反而陷于严重危机;争取改善美台关系,只有口惠实不至的“成效”,而无实质性变化。这两方面的事态发展表明,不仅是蔡的台湾对外关系具体政策、策略失败,而且更是其对外关系战略的失败。

  二、导致台湾对外关系陷于严重危机的主要因素

  台湾不是“独立的主权国家”,没有一般意义的对外关系。对于台湾对外关系主要的特殊影响因素是两岸关系,以及美国因素,包括中美关系和美台关系。蔡英文执政两年多以来,由于这两个因素本身的重大变化,更由于蔡对于这些重大变化的错误判断和盲目决策,很快就导致了台湾的对外关系不仅比马执政期间明显恶化,甚至比1988年至2000年李登辉执政期间,以及2001年至2008年陈水扁执政期间都更为恶化,以至于陷于严重危机。

  1.大陆的综合实力已形成对台湾不可逆转的压倒性优势,这是导致台湾对外关系陷于严重危机的根本性因素

  从1949年开始,台湾的对外关系实际上一直就是两岸在国际上的较量。1979年1月之前,较量的焦点是争夺中国的合法代表地位;1979年1月之后,则逐渐演变为统“独”对抗。事实一再表明,两岸综合实力对比及其消长变化,是决定1949年以来的两岸关系及其变化的根本性因素。当然,这也就是作为两岸关系重要内涵的、两岸在国际较量上集中表现的台湾对外关系及其变化的根本性因素。

  为表现两岸综合实力及其消长变化,是决定台湾国际空间及其变化的根本性因素,笔者特别设计制作了表2:两岸GDP总量对比变化与台湾“邦交国”数量变化。需要指出的是,国家或地区的GDP总量不等同于它们的综合实力,但是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而且有较准确资料、直观性强;同样,“邦交国”数量不等同于台湾的国际空间,但却是其国际空间主要内涵。对这两个指标比较分析,可以清楚看到两岸综合实力对比及其消长变化,对台湾国际空间的根本性影响,而且有较高的可信程度。需指出的是,实际上大陆综合实力对台湾的优势,比大陆GDP总量对台湾的优势,更加强大和突出。

  (表2)两岸GDP总量与台湾“邦交国”数量变化

  该表清楚显示,1988年李登辉开始在台湾执政,到现在的三十年中,台湾的“邦交国”数量在经历了最初十二年的有所增加后(由1988年的24个,增加到2000年的29个),明显进入下降通道(由2000年的29个减少到2018年8月的17个),并且减少速度呈现明显加快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变化趋势与大陆对台湾GDP总量优势不断加大的趋势明显一致。1988年到2000年大陆GDP总量已大于台湾,但差距相对有限,特别是差距的扩大速度相对有限(由1988年的3倍,增加为2000年的4倍)。显然,这与同一期间台湾“邦交国”数量不减反增(由1988年的24个,到2000年的29个)的变化一致。此后,大陆对台湾GDP总量的优势明显扩大,(2000年4倍,到2008年的11倍,再到2017年的21倍)。相应地,台湾的“邦交国”数量加速减少(2000年的29个,减少至2018年的17个)。这些清楚表现了两岸GDP总量对比消长变化,即在一定程度上的综合实力对比消长变化,是台湾对外关系陷于严重危机的根本性影响因素。

  1979年以来,中国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GDP总量持续、较快增长。同时,也实现了中国综合实力对台湾优势的快速增强。这不仅是导致台湾对外关系陷于严重危机的根本性因素,同时也是中国必将完全统一的根本性因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