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浙江杭州数字赋能公权力监督提质增效
http://www.CRNTT.com   2024-05-12 11:32:35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用好“大数据+监督”模式,梳理监督业务流程、收集关键数据、建立大数据监督模型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公权力运行风险。图为该区纪委监委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集中研判监督模型结果。汤华达 摄(图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评社北京5月12日电/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报导,每月月初,是浙江省杭州市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发放的日子。最近一段时间,拱墅区文辉街道负责民政业务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走访瞭解辖区内发放对象基本状况、健康情况等信息,特别是按照核查机制要求,重点对区民政局下发的户籍已迁出等人员名单进行核实。

  “街道每月领取养老津贴的有1.2万人左右,受户籍变动、因故死亡等影响,具体人数一直在动态变化。”文辉街道纪工委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包恰旻告诉记者,受近年来各地通报查处的违规发放领取养老补贴等问题启发,街道纪工委也想对辖区内发放情况“摸摸底”,但受限于人手短缺、对象众多等因素,一时难以实现。当时,正值杭州市纪委监委在拱墅区开展街道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场景试点,探索对日常监督场景实现快速自定义建模分析。2023年1月,文辉街道纪工委联系到大数据监督工作专班,希望借助数据分析进行情况摸排。

  “文辉街道纪工委提出,以拱墅区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实施细则为建模依据,里面明确规定补贴对象要具有拱墅区户籍并居住在杭州市区。”拱墅区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专班负责人劳伟介绍,通过沟通确定需求后,大数据监督工作专班从户籍信息、身份证号两个维度构建模型,将养老津贴发放信息和公安的户籍信息进行比对,全区共发现疑似超发补贴情况212条,查实197条。

  随后,拱墅区多个纪检监察组织围绕惠民资金发放情况提出建模需求并运用于不同监督场景。其中,在朝辉街道发现社区社工韩某某因在其负责的社区高龄津贴审核及发放工作中不正确履行职责,未按规定进行联系走访和停发津贴,导致对少数人员长时间超发高龄津贴,最终韩某某受到政务记过处分。2023年5月,针对津贴发放审核把关不严等共性问题,拱墅区纪委监委向区民政局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开展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发放专项治理,督促规范发放流程,定期复核、动态管理。

  “在大数据监督推动下,区民政局自去年5月建立了养老补贴核查机制,对养老服务电子津贴、老年人高龄津贴等实行区、街道、社区三级审核,并进一步完善了津贴发放标准流程等制度,堵塞漏洞,严防多发、重发、漏发等问题出现,确保社会福利政策应享尽享。”劳伟说。

  根据日常监督需求自定义创建监督模型,进而快速实现数据碰撞,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线索,是杭州市纪检监察机关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业务的一项探索。记者在采访中瞭解到,在开展数字技术赋能基层监督中,杭州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数据建模”应用面广、灵活便捷等优势,有效解决传统数字监督平台用途单一、成本较高等问题,通过“自助式”的数据碰撞生成预警,形成“数据碰撞—系统预警—调查核实—处理纠正”的闭环监督处置模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