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严安林(中评社资料图) |
中评社╱题:赖清德执政或让两岸关系进入高危阶段及化解之策 作者:严安林(上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摘要】赖清德上台后,一时或以“维持现状”为幌子,但绝不会因支持度低而“弃独”。从其“当选感言”的“民主抗中”基调,可见其内外政策将坚定追随美日,强调与理念相近国家发展关系;以“台湾、中国,一边一国”定位两岸关系,延续“四个坚持”与实践“四根支柱”;通过“认知战”强化两岸对抗;继续推进“去中国化”、“台湾国家化”与“台独国际化”的政策路线,两岸关系或进入“高风险期”。稳定台海局势需坚持“和平统一”大政方针不动摇,不因赖当选而改变既定政策;坚持“反独”原则立场不放松,不对赖抱任何幻想;坚持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政策不中断,不因“台独”当政而不做台湾民众工作;稳定中美关系,加强对“台独”的战略管控,强化国际场域“反独”行动;发挥港澳独特作用;坚定不移开展军事“反独”斗争,确保两岸关系克难前行。
对于赖清德上台给两岸关系可能带来的危机与挑战,多数研究学者与政治评论者的预测大同小异,普遍认为会是“麻烦”,但前后有别。自赖清德获得民进党提名开始,多数评论者就认为假如赖胜选,基于其“台独”政治立场,将给两岸关系带来极大的危机甚至战争。随着赖宣称将“继承蔡英文路线”、幷提出“和平保台”口号,特别是赖以四成的“少数”选票当选、且民进党在立法机构内席次没有单独过半,基于“双少数执政”的政治现实,又有部分评论者得出赖“挑战两岸关系能力下降”、未来四年或“无法开展‘台独’工作”的判断。对此,笔者极不以为然,不认为赖会因为民意支持度偏低而放弃“台独”工作,甚至不无可能正是因为赖当局在台湾岛内支持度偏低、施政面临困难而推行“激进台独”路线以求自保,抱团取暖,两岸关系可能进入“高风险期”。因此,对赖清德上台及民进党继续执政,要做最坏打算,往最好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一、赖清德“当选感言”的基调是“民主抗中”
2024年1月13日晚,赖清德在记者会上发表的“当选感言”,强化了“台湾主权”论述。声称“感谢台湾人民共同写下了民主的新页,幷向世界展现了,对民主体制的珍惜,这是我们永不放弃的坚持”。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内容:①
其一是吹嘘其胜选的“意义”。称:“作为2024世界大选年,最瞩目的第一场大选,台湾缔造了民主阵营的第一场胜利”,有三重“意义”:第一重“意义”,是“台湾告诉全世界,在民主和威权之间,我们选择站在民主这一边”,“会继续和国际民主盟友幷肩同行”。赖把自身的渔翁得利、侥幸当选自我吹嘘为“全球民主阵营的第一场胜利”。即假如不是他当选、而是侯友宜或柯文哲,就不是“全球民主阵营的胜利”,真的是狂妄至极。第二重“意义”,是“台湾人民用行动,成功抵御外部势力的介入。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总统’自己选”。既然强调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那赖清德自己为何要千方百计、千里迢迢地去美国“拜码头”、求支持呢?“自己的‘总统’自己选”就行了,这是为何?!第三重“意义”,是所谓在三组候选人中,“赖萧配”得到最多支持,“代表国家会继续走在正确的路上,不会转向,更不会走回头路”。这既是对其它两组候选人的“抹红”与污蔑,更是赖公开昭示其新当局与内外政策,将继续推行“亲美抗中”路线。
其二是自我肯定与感谢民进党八年的执政。称民进党“八年来尽心尽力,为台湾的改革与建设,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赖萧配”将在这个基础上加倍努力,“让国家稳健前行,让人民过好日子”。这是赖自我的肯定与表扬。其实作为蔡英文的副手,赖本身就是蔡英文执政当局一员,本来就是过去八年民进党当局贪腐、无能集团的共犯。
其三是不得不承认民进党“立委”选举失利。因为民进党不仅丧失以往在立法机构席次“单独过半”的优势,而且丢失10个以上席次,总席次落居第二,从而被迫承认民进党“努力不够,的确有要虚心检讨的地方”,也承认民众期待“有能力的政府”和“有效率的制衡”。但对于台湾社会与舆论评论极差的民进党“不分区立委”的“分赃组合”,身为党主席的赖却完全忽略,轻轻带过,只说是面对“新的民意”,“充分理解,完全尊重”。
其四是提出了未来施政方向。称面对新的立法机构结构,必须走向“沟通、协商、参与、合作”,包括:承诺将竞选对手“福国利民”、符合台湾发展需要的政见和主张纳入施政方针;未来人事布局,秉持“民主大联盟”精神,不分党派、用人唯才;各党派有共识议题,未来施政优先处理,没有共识也没有急迫性的,搁置争议、持续沟通;亟待解决重大议题,例如劳保、健保的财务永续,建立政策沟通平台,扩大讨论基础,广纳民意参与,跨越政党鸿沟,寻求社会最大公约数。声称2300万人民“都是一家人”。这样的说法,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与八年前蔡英文当选时声言“谦卑、谦卑、再谦卑”,是何其相似!但说的与做的真的会一致?没有人会天真地相信这样的承诺。
其五是声称“维持台海的和平稳定”是其“重要使命”,但言不由衷。“维持两岸现状”是美国台海政策的重要目标,所以,赖的这个说法,应只是虚应之词,因为赖的“当选感言”依然是以“台湾、中国、一边一国”来定位两岸关系。尽管他提及“依照‘中华民国’的宪政体制”,维持现状,推动两岸交流对话,但他幷没有回答是否认同“九二共识”这个台海和平稳定的基础。“感言”依然凸显“中华民国台湾”,两度称“中国”,如“自信地和中国展开交流合作”,特别强调“面对中国的文攻武吓”,“也有守护台湾的决心”。可见,赖的两岸政策立场就是“台独”,“感言”重点依然是在强调“台湾主权”及其推进“台独国际化”的企图。
二、赖清德当局不会改变其“台独”立场与“台独”政策
完全有理由、也完全可以大胆地预测赖清德上台后其两岸关系政策原则立场,将难以脱离以下基本要点:
其一是以“台湾、中国,一边一国”定位两岸政治关系。作为公开自称是“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不会放弃或改变其既有的“台湾主权独立”立场。葛来仪等美方学者在台湾两项选举投票前所公开呼吁、假如赖当选应该考虑“冻结台独党纲”的主张,赖与民进党根本没有任何回应,置若罔闻。2024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赖还会说出2016年蔡英文“就职演说”中所提及的按照“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来处理两岸事务等表述吗?对于两岸关系的基本定位,赖当局主张就是“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甚至就是“中华民国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
其二是延续“四个坚持”与实践“四根支柱”。即延续蔡英文2021年“双十讲话”中所提出的“四个坚持”:“坚持自由民主的宪政体制”、“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坚持主权不容侵犯幷吞”、“坚持‘中华民国’的前途必须遵循全体台湾人民的意志”。这“四个坚持”的实质是“新版两国论”。2023年7月5日,赖清德在美国《华尔街日报》抛出台海永续和平“四大支柱”,即“全面强化吓阻”、“提升经济安全”、“展开民主伙伴合作”、“维护两岸现状”。这“四根支柱”将是赖当局未来四年对外政策与两岸政策的原则立场。为此,2024年1月28日赖在台中市谢票会上再次强调:“上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确保台湾的主权,民主自由人权的生活方式要继续,民主是台湾和国际社会连结最重要的价值,也才能让经济走入国际社会,让‘国安、国防’能国际化,两岸才能维持平和。”②其实质,依然是“倚美”、“抗中”,希冀以和平的方式达成“脱钩两岸”、谋求“台独国际化”的目标。
其三是通过“认知战”等,强化两岸对立对抗,反对“和平统一”。赖当局将强调:“中华民国台湾主权独立”、“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台湾前途”;或以“两岸对等对话”、“两岸和平相处”等欺骗性用词,实质推进两岸经贸的“脱钩断链”,避免台湾经济过度依赖中国大陆。持续排斥与反对“一国两制”,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拒不认同“九二共识”。选举中,赖不仅高喊这是一场“民主与专制的选择”,而且强调这是“信赖台湾与依赖中国的选择”。赖“台独”立场的顽固本性与对抗中国大陆的基本政策,由最近台湾“法务部”调查局成立“认知战研究中心”也可见一斑。据台湾媒体报道,鉴于“认知战”已成为影响各国国家安全最重要课题,台湾成为所谓“遭受敌对境外势力实施认知战最频繁与严重地区”,2024年1月17日,“法务部”调查局正式成立“认知战研究中心”,由原来的“资安工作站”提级升格,由调查局副局长负责领导。统合“调查局”下属“两岸情势研析处”、“安全调查处”与“资通安全处”的人力与资讯。功能不仅在于“认知战”理论研究与情报搜集和分析,而且着力于“认知战”的“应急处理与反制”。即不仅有情报功能,且有侦查与调查、执行功能。作为台湾第一家反“认知作战专责机构”,显然是要培养社会民众与媒体对于认知战的“识读能力”,教育台湾民众关注与警惕“境外势力”认知作战对台湾社会的“危害性”,以“反渗透”为名,在台湾社会树立两岸对抗态势、开展“绿色恐怖”活动。
其四是不排除在某种情况与条件下,赖当局采取冒进的“极端台独”政策路线,挑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赖不仅自身的“台独”理念坚定,且常年背负“独派”推进“台独建国”的期许。上台初期,赖当局或暂不敢公开推动“公投”、“修法”或其他方式宣布“法理台独”、让“中华民国”变成“台湾国”,但他肯定会在“去中国化”道路上走得比蔡英文更坚定、手腕更强硬,或继续从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加快推进“台湾民族主义”的建构。而当在一定的条件与某种形势下,不排除赖当局宣示、甚至推进“极端台独”政策与行为的可能。如果说,陈水扁是“工具台独”,即把“台独”当作工具来谋求自身的政治利益;蔡英文是“理念台独”,或是“只做不说”的“台独”,即名为“维持现状”、实质在不断地推进“渐进式台独”的话,那么,赖清德则不仅是“理念台独”,且很可能是“行动台独”,即把“台独”理念不断地付诸于行动,持续推进“台独”实践。
三、未来两岸关系可能进入“高风险期”
赖清德的上台与选举所昭示台湾民意的新变化,以及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大选等三大因素,可能催生未来两岸关系进入“高风险期”。
其一是赖清德的上台及其“极端台独”理念的影响因素。赖个人的“台独”理念,再加上赖个人刚愎自用性格,可能催生其“台独”冒险政策与行为。这是两岸关系的危机,也是台湾政治的宿命与悲歌,正如台湾《联合报》社评所言:“这场选举,四成挺绿的民众决定了台湾未来四年走向,六成支持政党轮替和两岸和平的民众被迫共同承担后果。”③
其二因素是台湾多数民意对“主权”与“安全”议题的关注和重视,可能让赖当局误以为“抗中”政策有社会支持基础。台湾社会一向存在国民党所主张的“亲美和陆”与民进党所主张的“亲美抗中”两条路线的分野与争议。选举中统与“独”对立议题下降,“主权”与“安全”议题成分的上升,昭示着台湾多数民意在意“台湾安全”与“主权”问题,至少是“主权”与“安全”议题重要于“发展”与“繁荣”议题。这也是民进党“抗中牌”可以发挥一定作用幷赢得选举的凭藉。因为民进党总是“藉台湾波澜变化的历史,每逢选举必提悲情往事,区分敌我”,“操作反中仇中等仇恨情绪,让选民因气愤而遵从,藉政治意识与身份认同,形成稳定支持的板块”。④对此,台湾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长蔡东杰就指出,影响台湾选举的一个关键变数是涉及“中国问题”的选举操作手段,他认为台湾有超过80%以上民众支持几乎等同“台湾独立”的“维持现状”选项,这让民进党有机会利用国民党对大陆较友善的立场,将“反对中国”操作成为“反国民党”,即便国民党企图凸显“维持现状”的“和平面向”,将支持民进党等同于诱发战争危机,事实上还是后一种选举操作方式长期以来都不太有效。⑤在这样的情景下,赖当局的“抗中”政策不仅可以在多次选举中屡试不爽,而且可能让其以有民意支持为由,持续推进“抗中”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