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彭光谦:反思与警惕
http://www.CRNTT.com   2014-04-20 00:28:26


  中评社香港4月20日电/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对中日两国历史命运,乃至亚太地区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战争。今天,痛定思痛,认真总结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甲午战争之败,不是“器不如人”而是“气不如人”
 
  甲午战争,清军一败涂地,显然不是器不如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积贫积弱。这个“贫”和“弱”主要还不是物质力量上的“贫”和“弱”,更加致命的是精神上的“贫困”和“衰弱”。甲午之败是整个社会精神颓废,政权腐败,军队庸劣,国家意志萎靡的必然反映。
 
  一是内耗不已,国无统一意志。清朝后期,虽然仍旧维持着一个庞大的王朝,但内部争权夺利,特别是最高统治集团权斗不止,即使国难当头,也仍在窝里斗。受这变态政治支配,甲午未战先败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
 
  二是苟且偷安,沉醉于天朝大国迷梦。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根源。对此,清廷竟茫然无知,依旧沉醉于“天朝大国”的迷梦之中,既对日本军国主义必然扩张的本质缺乏清醒认识,也对日本疯狂扩军备战的动向毫无警惕。
 
  三是崇洋媚外,幻想列强调停。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一齐扑向中国。尽管他们之间常常为分噬猎物而相互厮杀,但他们在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加深中国殖民地化程度,以攫取更大利益方面目标是一致的。只要不危及各自的既得利益,他们绝不可能为了中国的利益而拔刀相助。但鬼迷心窍的清廷竟然连这个浅显的道理都不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