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政党政争走向及其成因的基本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8-02-27 00:14:24


“时代力量”所展现的是近年来台湾社会思潮与民意走向的新变化
  中评社╱题:台湾政党政争走向及其成因的基本分析 作者:仇长根(上海),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

  民进党重返执政一年有余,朝野政治争斗一直未停,台湾民众不满当局施政时有抗争,两岸关系持续“冷冻”且有对撞,民调显示蔡英文和民进党执政的满意度持续下降。客观评析,蔡英文及民进党没有放弃“台独”党纲,继续渐进推动文化、教育等“台独”路线和“去中国化”小动作。同时,从策略上看蔡和民进党利用大陆坚持既定的对台方针政策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保持台海稳定和平大局,以稳定台湾的社会与经济;稳住民进党的执政地位;抵抗并疏缓大陆的压力。如果这个判断没错,未来民进党仍将以此为基本策略,继续利用两岸和平,继续封杀国民党,继续与大陆僵持下去,争取连续执政。

  一、民进党执政首要是“巩固并稳定政权”

  2000年民进党首次取得政权,全党上下都没有想到“不可能”的事情竞成事实。因此,执政的思想准备和各项工作都没有布局而仓促上台,当时台湾媒体称之谓“小人玩大车”。2008年民进党下台,2016年再次赢得政权,此时己建党30年的民进党逐步走向成熟,为图谋2020 年“连续执政”,吸取昔日教训,对国民党采取更为凶狠的手段,试图让其永不能“翻身”。 

  (一)铲除国民党在台重要行政权力。目前,民进党政权对行政团队己三次实施“换血”,原无党籍“阁揆”张善政(之前国民党籍毛治国),由无党籍林全过渡到“台独政治工作者”赖清德。“国安、国防、外交、两岸及卫福、科技、农委会”等多个部门和“中油”、公股银行等公营企业董事、董事长等要职,已逐步清理、撤换。“台湾日本关系协会”(原亚东协会)改派前民进党籍“总统府”、“国安会”秘书长邱义仁;驻日代表改派前民进党主席、“行政院长”谢长廷;中华总会会长改由蔡英文亲自担任。甚至把手伸进“蒋经国基金会、邮政协会、电信协会、妇联会”等财团法人,均要收归公有、官派董事甚至董事长。未来还要“修法”斩断国民党基层的“手脚”,将“直辖市”区长、农田水利会长和全台乡镇市长改为官派,全台17个农田水利会数以千亿的资产,也将全数归公。 

  (二)压缩蓝营地方县市财经资源。全台22个县市地方政权,国民党现在仅剩6个。2016年民进党拿到执政权后,打着“改革”的旗号扩大其执政资源。第一项改革大动作就是推动“前瞻基建计画8年8800亿新台币(下同)”,本意扩大公共建设,拉动台湾投资,振兴台湾经济。但民进党将此经济“计画”与政治“挂钩”,拟向2018年民进党各地方县市参选的政治人物散钱。“蓝绿有别”、“瘦蓝肥绿”的资源配置,完全是赤裸裸。如民进党执政的高雄市核定1821亿元,核准比例为90%;台中市核定1597亿元,核准比例99.8%;台南市核定1400亿元,核准比例82.35%。而国民党执政的台湾人口最大县市新北市仅核定821亿元,核准比例低至18.24%。虽遭国民党反对之后,将年限、预算“砍半”,但依“法案”第七条规定,四年后的后续执政者,可以“特别预算”的方式继续举债4200亿元。

  (三)凶狠清查、追杀国民党的党产。陈水扁执政时企图“清算”国民党党产,但因为力度不够,也因为自己深陷弊案,难以自拔。客观上民进党在“立院”席次又是少数,故无法实现。蔡英文执政后吸取教训,大耍手腕,先在“立院”强推“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表决过关,建立清算国民党党产的“法源”。然后设置专门机构“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配合,展开新一轮全面的包括清查国民党产“土地、房屋、股票、车辆”,乃至冻结银行账款。民进党进一步清算蓝营,还一路追杀马英九所谓的九大“弊案”,虽暂未能得逞,但仍旧不放弃,中影、中广、中视等“三中”案,己经抓捕过国民党前政策会执行长、中影董事长蔡正元。后续还要透过“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对国民党进行政治大清洗,包括对泛蓝统派新党青年军制造迫害事件。民进党评估,大动作追杀国民党,并不会引起特别太大的民愤,相反可煽动民意对付国民党,因此肆无忌惮。而“打马、抓人”并非重点,政治意图是要百年“老店”倒闭关门,彻底打垮国民党。最终目的,切断在台中国国民党与大陆的连结。

  二、国民党期待重新出发但步履维艰不乐观

  如果说,民进党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全面执政,那么国民党也没有想到会有今天如此惨景。百年老党,被选民抛弃,说明这个党已经没有党魂、没有号召力、没有凝聚力,不得人心。更重要的问题是,“病”得很严重,但还不知病因在哪里。国民党内有人发声,质疑“国民党还活着吗”?

  (一)元气大伤,很难回复。2014年“九合一”选举和2016年“总统”大选,国民党全面溃败,至今政党支持度,仍落后于民进党。“两岸政策协会”2017年10月30日民调显示:“维护主权和台湾利益”、“两岸关系主张”、“最能抵抗大陆压力”三项,蔡英文43%、44%、36%;吴敦义23%、28%、26%。国民党没有因败选而“止血”,百年老党失去理念,号召力弱化,党内斗争仍然暗潮汹涌。多个派系,各拥其主;利益角斗,矛盾突出;泛蓝内耗,整合无望。56岁的朱立伦不会甘心政治生涯打住,新成立的“挺柱”中华泛蓝联盟动作频频。国民党很难再出现蒋家父子那样的政治强人,也不可能出现所谓的泛蓝“共主”,吴敦义虽强势领导国民党,但困难重重,有待努力。

  (二)路线不明,论述混乱。吴敦义现在基本延续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更突出强调“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让泛蓝阵营产生质疑,国民党的未来“路在何方”。国民党误判,以为生存靠“本土化”,向“本土”靠拢,即可争选票、赢政权。但路线不清,目标不明,可能的结局是,既守不住“基本盘”,也难吸引“中间票”。现今两岸交流产生的正能量,却变成了国民党沉重的政治包袱。台湾民众对两岸和平有感,对和平红利则有感不普遍。相反,民进党操控、误导民众,栽赃两岸交流是“图利财团”、“政商勾结”、“利益输送”。民进党宣传、误导民众,两岸交流、经济合作是“掏空”台湾。民众“恐共”心理和“反中”情绪,由此而生。

  (三)浴火重生,有待努力。2000年国民党丢掉政权,2008年又重返执政,2016年又败于民进党手下,政党轮替,政治常态,任何政党不可能永远执政。政党取得政权,既与政党努力相关,也与社会经济相连,而且主要因素是民意取向。台湾多年积累的社会矛盾与民生问题,不论蓝、绿哪个政党执政,四年或八年无解,民意“求新思变”,必然选择“换人换党做”。当然,人民在选举中会被政党“绑架”、政党被政治“绑架”、多数被少数“绑架”,但最终选民要生存、要钱袋子鼓起来、要过上好日子,不会、也不可能接二连三受骗上当。未来国民党能否浴火重生,有待观察,但政党政治趋势及规律,足以证明短时间内国民党不会消失。未来的政治走向没有绝对的“钟摆”或“骨牌”效应,一切由综合政治环境所决定。

  三、第三势力小党仍有生存空间但总体难成气候

  台湾政治从威权时代的国民党“一党独大”,到开放党禁以标志性的最大反威权政党民进党1986年成立,并随着政党政治运作及政党利益的纵横交错、政党分化、分裂、分解,小党像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目前台湾确实存在小党活路的社会土壤和政治空间,300多个小党,遍布南北各个地区,社会各个领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一定作用的政治影响力。

  (一)第三势力小党或无党派仍是台湾政坛关键性少数。台湾第三势力小党,或称为第三势力,或称为第三力量,实际一直存在着。从国民党分裂出的新党、亲民党、台联党,刚成立时实力不小也是事实。2014年“九合一”选举结果,第三势力收获不小:22个市县长选举,无党籍获3席,得票率11.7%。市县议员获230席,占总席次25%;乡镇市区长70席,占34%;村里长5654席,占72%。仅以亲民党为例,提名的36名县市议员当选9名;另有2名亲民党籍、3名亲民党党友以无党籍当选。2016年“立委”选举113席中,亲民党获3席;倾泛蓝“无党团结联盟”和未经政党提名的各获1席;2015年9月才成立的时代力量获得5席,一跃成为“立院”第三大党。新党虽未拿到席次,但获选票51万张,得票率4.18%。

  (二)第三势力小党仍是台湾政党争取拉拢的对象。在台湾数百个政党中,新党、亲民党、台联党、民国党等,都曾经有过比较突出的政治实力表现和政治影响力。再仔细观察,第三势力小党都是从国民党内分裂出去的,百年老党国民党已名副其实“四分五裂”。但国、亲两党也有过“连宋”搭档参选“总统”的合作。而民进党内部尽管长期存在着派系斗争,但至今基本没有分裂脱离民进党另组政党的,深绿台联党每次都与民进党合伙对抗国民党。如今,白色力量、无党政治力量站上第三势力舞台,与国、民两党既有合作,也有斗争。国、民两党也不敢轻忽小党。2016“总统”大选获157万多票、得票率为12.8%的亲民党宋楚瑜,被民进党所“委用”。时代力量既被民进党利用,又与民进党针锋相对,争抢曝光、争抢选票。台湾政党政治决定,除国、民两大政党外,总会有第三势力小党在台湾政坛上存在、发展,第三势力小党在台湾也不可能被消灭。

  (三)第三势力小党得以发展主因是民众厌恶蓝绿。台湾政党政治进程中,国、民两党30多年持续政治恶斗,使得中间选民向第三势力小党倾斜,或向没有政党包袱的无党籍人士靠拢。最典型的案例是台北市长选举,“政治素人”柯文哲大赢国民党候选人连胜文25万票,其策略是主打“超越蓝绿”。以年轻世代为主的“公民运动”兴起,也为第三势力小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得到了反对执政当局的青年学生、社会底层基本群众等弱势群体的支持。时代力量的主要支持者,多数来自“太阳花学运”中的年轻人。因此,台湾民众厌恶蓝、绿,希望有几个理性的在野党能监督执政当局,这给第三势力小党生存提供了发展空间,多数“中间票”和青年选票便流向小党。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