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时代对台统战思维刍议
http://www.CRNTT.com   2020-11-09 17:36:04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统战思维与智慧
  中评社╱题:新时代对台统战思维刍议 作者:仇长根(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合作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探究新时代对台统战思维,如果与历史上的大统战思维相比较,会发现既有其固有的特点与规律,也有其新的发展态势与理念。两岸交流大门打开已有30多年,对台统战思维的理念、思维的方式和指导实践活动,已形成了一个新的系统。但是,对台统战的战略与策略思维,对台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思维,对台交流交往与融合发展思维等,仍需要在对台统战工作实践中全面、审慎、稳妥地把握。“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要为当下“严峻复杂”的台海局势,模糊了我们的视线,动摇了我们的信念,混淆了我们传统的大统战思维。并从新时代对台统战工作遇到的实际情况和新的要求出发,进一步完善统战思维,改进统战策略,创新统战方法。

  一、新时代对台统战思维需要树立的几个基本点

  一是树立“建立最广泛统一战线”的对台统战思维理念。

  广义而言,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7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同样运用这“三大法宝”,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天以及未来,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仍需借鉴这“三大法宝”的历史基本经验,树立起最广泛的对台统一战线的统战思维理念,指导对台统战工作的战略、策略和实践。比如,就现今台湾政党政治而言,蓝、绿、白等各色阵营都有,祇是政党政治版图、政治实力、政治影响力大小各异而已。再比如,台湾广大民众对“中华民国”确有朴素的“家国情怀”,但与台湾政党政客藉“中华民国”之壳捞取政治利益,有本质区别。因此,新时代对台统战思维要适应岛内这种政治发展态势;新时代对台统战思维要把团结、争取广大台湾人民作为出发点。

  二是树立“唯和与合”与“包容差异”的对台统战思维理念。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统战思维与智慧。如博大精深的中国儒家文化,孔子的“和为贵”、“有容乃大”。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最早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汪道涵会长生前曾瞩望,“两岸之道,唯和与合”,意在用“和与合”,用“包容心”,推进完成国家统一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①当前,大陆网民“和统无望”与“武统”的声量持续升高,这是对岛内“台独”势力嚣张的极大愤怒和对美国霸道插手台湾问题的无比愤慨。其实,大陆从未宣布放弃非和平方式,也不可能放弃“武统”。但祇要最后一线希望尚存,坚持“和统”方针不变。即使“武统”,也尽力“以武止战”,“不战而屈人之兵”,尤如当年康熙收复台湾。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做“两手准备”的方针,仍是现今对台统战思维的重要理念。

  三是树立争取大多数“中间派”的对台统战思维理念。

  毛泽东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中强调:“争取中间势力是我们在抗日统一战线时期的极严重的任务”,“必须对他们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②并从工作方法上要求,“对中间势力的动摇态度进行适当的说服和批评,争取他们采取中立、对我同情和向我靠拢”。③毛泽东还在《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诗中,借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故事,力主争取唐僧这样的“中间派”。这些都说明,祇有着眼于团结大多数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孤立少数敌人。从当今台湾政治选举的“选票结构”分析,蓝、绿基本盘“铁票”渐趋减少,越来越多“中间选民”不参与致使“投票率”不高,且投无党籍的增多。2018年“九合一”选举,其中县市议员:国、民两党和无党籍分别为392、239、276席,无党籍比民进党多;乡镇市长:国、民两党和无党籍分别为83、40、81席,无党籍与国民党接近,比民进党多了一倍;村里长:国、民两党和无党籍分别1220、285、6231席,无党籍占80%。可见“中间选民”不认同蓝、绿。因此,争取多数“中间派”,是我统战思维中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

  四是树立“既团结、又斗争”的对台统战思维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丰富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内涵。习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党和人民事业凝聚了一支最广大的同盟军”;④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力气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⑤其实,我们要认知“团结”与“斗争”,两者并不矛盾,而且祇有团结、争取到大多数人,才能有效孤立、打击一小撮。因此,在对台实务工作中,学习、领悟习总书记讲话所蕴含的统战思维、统战策略、统战方法,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把握台湾社会、政治矛盾,具有重要现实借鉴意义;对于广泛团结台湾各阶级、各阶层,聚合各方面政治、社会与民间力量,具有重要现实的启示和促进作用。

  二、新时代对台统战思维需要注重把握的原则与策略

  一是对台统战思维的原则性。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遏制、打击“台独”,必须坚定不移。大陆对“台独”针锋相对,从来就毫不手软。“一个中国”底线不容触碰,不容挑战。大陆已三令五申“六不”,《中共十九大报告》也专门有阐述。⑥“台独”分子也许听到了,但没有听懂,还在梦游、幻想大陆不会“武统”,还在梦想、幻想有美国当“台独”保护伞,这是两个大错、特错的误判。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强硬表态,“老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一寸也不能丢”。“哪有不统一的道理?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不能维护祖国统一,那还要解放军干什么”?在对台统战思维中,用武力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

  二是对台统战思维的灵活性。大陆看到民进党内并非“绿铁”一块,并有“深绿、浅绿”之分,有认清现实的“识时务者”。在对台统战思维中,首先要认知把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都联合起来,争取“识时务者”,孤立顽固“台独”分子,打击极端“台独”势力。列宁曾经精辟论述统一战线的策略性与战略性,指出“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可能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要“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⑦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这是对台统战思维里需要坚持和发展的一条基本守则。对泛绿阵营,祇要不搞“台独”,均可划进统一战线的范围内,均可作为团结、争取的力量。

  三是对台统战思维的全局性。台湾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是台湾问题。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同步”恶化。美国以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推出“涉台、涉藏、涉强、涉港”等法案,实施贸易战,藉疫情甩锅,到南海挑衅,闭馆挑事端,制裁香港与内地高官,频打“台湾牌”等,一再挑战“一中”底线。台湾“挟洋自重”、“倚美谋独”,甘当“棋子”。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⑧这是大陆最高层从全局出发,对国内、国际及岛内形势作出的最新判断,审时度势,认知“战略机遇期”重大任务的“轻、重、缓、急”,谋定而后动,以静制动,回应克制,不随美方起舞,不为眼前的“妖魔群舞”乱了自己的阵脚。对台统战思维同样以全局为重而定夺,维护稳定国际局势,力保台海和平大局,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在变局中把握全局。

  四是对台统战思维的耐力性。毫无疑问,“台独”与“反台独”斗争、“统一”与“反统一”斗争,是两岸长期政治较量与斗争的焦点。台湾方面,尤其是一些政客,喜欢说大陆统战是“阴谋”,是大陆要“吃掉”台湾,是大陆要“矮化”台湾。其实讲此话,做此宣染,是别有用心,是一种“拒统谋独”的藉口。对台统战工作不是阴谋,“一国两制”不是谁吃掉谁,而是神圣使命,光明磊落,理直气壮。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14亿中国人民,从不违言,从不掩饰,要为努力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奋斗。习总书记强调,“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⑨“久拖不决,夜长梦多;操之过急,适得其反”。大陆何时出手解决台湾问题,不是靠“拍脑袋”、靠“心情”或“情绪”作决策。两岸和平发展属“初级阶段”,“深水区”的结构性问题还未解决,对台统战思维,要树立“统独”斗争长期性与艰巨性的思想准备。

  五是对台统战思维的全面性。毫无疑问,两岸“公敌”,民族罪人,是岛内“台独”分子,是猖狂的“台独”分裂势力,是少数极端“台独”组织及组织者。目前,对于岛内民调大多数人认同自己是“台湾人”怎么看?笔者认为,不能把“台湾人”与“台独”划上等号。民调多数人的回答是区域身份认定(蒋经国主政末期籍贯允许写出生地,之前要写原籍),并未想过从政治角度认定,与“台独”或支持“台独”,完全是两码事。台湾同胞“骨子”里、“血脉”里、“基因”里,无庸置疑,就是中国人。追溯“台独”分子的家谱,哪个不是中国人。炒作“你是哪里人”是民进党的政治造势,无需跟着炒作“起舞”;选择“你是哪里人”作为政治标签,无聊、偏颇,有阴谋;以“你是哪里人”来论定是否是“台独”很离谱、粗糙;界定“台独”,无限扩大,无谓树敌,很不可取。“爱不爱国”无须用言语决定,而是对标实际行动。大陆有31个省市,加港人、澳人,如果一天到晚炒作“你是哪里人”,定会乱象丛生,分离、分心。正确、全面的对台统战思维,应视岛内“台独”分子是少数,大多数人是华夏子孙,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