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题:“新时代深化闽台民间基层交流的现状、挑战与实施路径研究” 作者:吴凤娇(漳州),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要】闽台民间基层交流是两岸民间基层交流的核心组成,是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促进国家统一的基础工程。多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挥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的独特区位优势,以血缘、亲缘和文缘为纽带,精心打造以海峡论坛等为代表的闽台民间基层交流品牌活动,有效推动了闽台民间基层交流的规模化、品牌化和制度化,逐渐形成了以基层一线、青年一代为中心的闽台民间交流“多点开花”的全方位格局。新时代深化闽台民间基层交流,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省对台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构建共同参与的制度路径、加深认同的文化路径和增进利益的发展路径,重点发挥闽台民间信仰、族谱、涉台文物与闽南方言的优势作用,探索“产官学民”协作机制,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交流大格局。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岸领导人会谈时提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基在基层、希望在青年,要为两岸青年交流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①,表明了两岸民间基层交流的重要性。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考察时强调,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要“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加强闽台民间基层交流指明了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宣示新时代新征程对台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再次强调“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②,更为新时代深化闽台民间基层交流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近年来,随着两岸民间基层交流日益频密,学术界聚焦两岸民间基层交流的现实进展、发展模式、优化路径和具体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针对两岸青少年交流研究成为焦点。艾明江(2012)③在回顾两岸青少年交流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认为两岸青年交流逐步围绕“认知-情感-利益”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混合式交流模式。张宝蓉等(2015)④梳理了2008年以来两岸高校青年学生交流概貌的基础上,强调未来要共同营造两岸青年学生“零距离沟通”和“面对面生活”的全新教育生态环境。唐桦(2018)⑤则主张“体验式”交流是推动两岸青少年交流纵深发展的新思路,并据此设计了关联体验、机会体验等5种创新模式。基于闽台青少年交流的突出地位,蓝剑平等(2014)⑥以大学生和青年人才为对象考察了闽台青少年交流的优势及特点,提供了基于经验分析的研究素材。以上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内容上的借鉴,但相较于两岸青少年交流研究,有关两岸民间基层交流的系统性研究较为薄弱,尤其是闽台民间基层交流未检索到一篇有关学术性文献。本文力求系统梳理近年来闽台民间基层交流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客观研判当前深化闽台民间基层交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深化闽台民间基层交流的推进路径和对策建议。
一、闽台民间基层交流的现状和成效
闽台民间基层交流是两岸民间基层交流的核心组成,是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促进国家统一的基础工程。多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挥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的独特区位优势,以血缘、亲缘和文缘为纽带,持续实施同名同宗村联谊等乡情亲情延续工程,精心打造以海峡论坛、两岸青年联欢节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对台民间基层交流品牌活动,并率先出台了《福建省贯彻〈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实施意见》及《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创新性支持政策,有效推动了闽台民间基层交流的规模化、品牌化和制度化,逐渐形成了以基层一线、青年一代为中心的闽台民间交流“多点开花”的全方位格局。
(一)闽台基层交流日趋规模化、特色化
一是闽台姓氏宗亲交流活动日益频密。福建省以各地姓氏宗祠为平台,举行形式多样的宗亲联谊,通过族谱对接、同名村镇续缘之旅等活动,欢迎台胞寻根祭祖,增进两岸宗亲情谊,扩大祖籍地的影响力。同时,依托历史名人陈元光、郑成功、林则徐、朱熹、林语堂等举办的姓氏宗亲交流活动,成为闽台民间双向交流的重要桥梁。如两岸姓氏宗亲交流的重要平台“海峡百姓论坛”自2007年举办以来,两岸共有百余个姓氏同胞组团参会,进行了互访联谊,总计有3.2万名两岸宗亲代表参加,约30余万名台湾民众参与交流,直接或间接促成近600万名台胞回大陆寻根谒祖、续谱联宗⑦。
二是充分发挥民间信仰文化作用,增强对台湾基层民众的影响力与吸引力。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闽台民间信仰双向交流,闽台民间信仰交流呈现出形式多样、规模宏大等特点,朝着定期交流和长久交往的方向发展。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龙海、海沧的保生慈济文化节、宁德古田的陈靖姑文化节、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等,吸引了台湾基层民众广泛参与。积极组织祖庭神像入岛巡游,如开漳圣王多次入台巡安,每次均受到百万信众迎送。厦门海沧青礁慈济祖宫保生大帝神像前往金门、澎湖巡游,受到金、澎两地万人空巷欢迎。2017年,福建省湄洲祖庙妈祖神像赴台巡游,涉及台北、新北、基隆、桃园、新竹、苗栗、嘉义、云林、彰化、台中等十个县市,涵盖台湾89个宫庙,近500万信众朝拜⑧。
三是充分发挥民俗文化作用,增强台胞的乡情亲缘观念。福建省以闽南方言乡音、乡戏为媒介,积极开展闽南口头传说、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等对台民俗交流活动,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上岛推广,加深台湾民众对福建省祖地文化的认同感。先后出版了《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闽南话漳腔辞典》等闽南方言辞典,多次组织闽剧、歌仔戏、高甲戏、梨园戏、莆仙戏、木偶戏等戏曲团体赴岛内、金门和马祖交流演出,满足了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乡音乡曲的渴求。同时,积极开展闽南民俗节庆系列活动,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两马同春闹元宵、湄洲“天下妈祖回娘家”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促使闽台同胞情感趋融、价值趋近、认同趋合,充分展示了祖地文化的魅力和作用。
(二)闽台青少年交流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经过多年的交流交往,闽台青少年交流规格与规模不断提升,交流的广度、深度持续扩大,交流领域逐渐由文化、教育向经济、科技拓展;交流主题从谈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到青年政治参与、创新创业和区域互动;交流形式和内容从文化寻根、观光旅游到青年联欢节、创新创业竞赛,从学术交流、青年论坛到圆桌会议、文创论坛,两岸青年互动对话。同时,福建省精心打造了一批闽台青少年交流活动品牌,涵盖了经济、文化、社会、教育、体育、艺术、科技等众多领域,海峡青年论坛、两岸青年联欢节、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同心同根”闽台青年夏令营、两岸大学生校园歌手赛等交流活动,在两岸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三)闽台民间基层交流基地建设成效显着
近年来,福建省注重发挥各级各类基地的作用,为深化闽台民间基层交流、吸引台青登陆就业创业提供更有力的载体平台。从2009年至今,福建省已批准设立了近20家各具特色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⑨,为大陆各省(区、市)最多,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两岸交流活动,吸引了很多登陆台胞尤其是台湾青年前往参观,为深化闽台融合发展、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各地自由贸易试验区、台商投资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也逐步成为闽台民间基层交流的桥梁。
(四)台胞台青 “祖地认知”逐步改善
毋庸置疑,由于两岸长期隔绝的历史与社会制度差异、岛内政治社会化与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台胞尤其是台湾青年,对于大陆存在诸如“落后”“专制”“不文明”等种种刻板印象与负面观感,对大陆政府与人民怀有歧视与敌意。不过,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台胞来福建省学习、创业、就业、生活,并积极投身两岸交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对福建省发展现状的认知,台湾年轻世代的大陆印象也有所改善。不少台湾同胞一方面既看到了福建省经济飞速发展的一面以及福建省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进步,逐步改变了“台湾先进、福建省落后”的刻板印象,增进了对祖地的认知,乡情亲缘观念也日益加深;另一方面,通过亲身感受福建省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祖地文化、中华文化、两岸同根同源的认同,加深了其身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