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战略框架博弈与未来中美相处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23-03-23 00:12:31


 
  三、未来五至十年中美关系发展仍充满巨大挑战

  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后,在中方一些内部讨论会上,出现了中美关系2023年将有显着改善的观点,这恐怕是过于乐观了。目前看来,未来五至十年中美关系发展仍充满巨大挑战。主要原因除了双方两个战略框架博弈短期内不会改变之外,还有至少下列两个原因:一是双方围绕台湾问题的博弈将进一步加剧。拜登总统上任后,每次两国元首通话或会晤,台湾问题都是中方领导人必定提及的议题。这显示中方对美国台海政策的高度不满和担忧,同时也说明台湾问题再次成为了中美双边关系中最紧迫、重要和敏感的议题。拜登总统虽然多次向中方领导人表示美国政府致力于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⑩但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空心化趋势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有进一步加剧的迹象,这是美国大国竞争战略框架指导下,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必然会发生的危险变化。

  具体而言,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威慑”和“保证”失衡。美国战略界认为,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核心要义是“战略模糊”,因为“战略模糊”创造的是“双重威慑”,即两岸因担心美国可能介入而不会破坏现状的同时,也对对方不会单方面改变现状表示放心。⑪但是,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的“威慑”加“保证”正快速失去平衡,即越来越难以向中国大陆做“保证”,让其相信美国不会帮着台湾当局“改变现状”,或者说其“不支持台独”的保证仍然有效,这种情况在拜登政府时期更加严重。拜登政府不断试图强化对中国大陆的“威慑”,幷从军事威慑上升到所谓综合威慑。美方不断强化“威慑”能力的做法主要受到几个因素的刺激,第一是俄乌冲突爆发令华盛顿政策界感到吃惊,“没人想到21世纪会发生这样的战争”;正因为此,华盛顿更担心台海会发生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发生的冲突,⑫美国战略界从“对俄罗斯的威慑失败”中吸取教训,认为必须加大对中国大陆的“威慑”。第二是中国大陆军事实力发展使得两岸军力差距进一步拉大。第三是华盛顿战略界内充斥着一种声音,认为中国大陆可能在5-10年内“武力攻台”,如美国外交委员会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支持将“战略模糊”改为“战略清晰”,其基本假设就是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政策规划表明中国很可能准备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挑战美国的地区主导权。⑬这一届美国国会提出幷审议包含有“象征性支持台湾”和强化美台军事关系等内容的“台湾政策法案”,正是在美国要提升针对中国大陆的综合威慑能力背景下进行的。美方在“强化威慑”名义下不断发展和推动“渐进台独”政策的台湾当局的实质性关系,这使其“战略模糊”中的“保证”部分可信度越来越低,所以中方有很多学者认为,美国的“战略模糊”正在清晰化。

  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的第二个危险变化是要把台湾当作战略资产而和中国大陆分开。美国助理国防部长伊莱·赖特纳(Ely Ratner)2021年12月8日在国会作证时表示,“台湾处于第一岛链的关键节点上……对地区安全很关键,对保护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核心利益也很关键”。⑭他的证词马上引发了美国政策界普遍的争论,因为其中暗含着拜登政府可能违反了一个中国政策,即把台湾当作美国的战略资产,确保其与中国大陆永远分开,以此为美国的战略利益服务。虽然有美国学者表示,赖特纳的证词只代表拜登政府内部分人的想法,不能代表拜登政府一个中国政策发生了变化;还有美国学者表示,赖特纳的证词被曲解了,其本意不是指美国将台湾作为战略资产,⑮但从拜登政府之后的具体政策来看,这些美国学者的说辞都是没有说服力的。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地缘战略影响力、关键新兴技术和意识形态三个领域中对华“竞而胜之”。从拜登政府以警惕中国在某些区域的地缘战略影响力上升为由帮助台湾“固邦”,施压台积电在美扩大投资建厂,邀请台湾参加“第一届民主峰会”等政策来看,美国将台湾作为“战略资产”使用以达到在和中国大陆竞争中获胜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赖特纳在国会作证后,美国学者史文(Michael Swaine)马上指出,赖特纳将台湾定义为对美国具有战略价值的地方,因为它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都不同于中国,这种声明是非常鲁莽的,因为它清楚地暗示,台湾应当主要被作为战略资产而与北京分开,这等于是直接放弃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以及美中关系正常化时达成的谅解。⑯显然,拜登政府虽然口头不承认,但实际政策上已经完全无法抑制将台湾作为战略资产使用的冲动了。

  由于美国一个中国政策出现的上述两个危险变化,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反外部干涉”作为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中美双方围绕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最紧迫议题——的博弈更加激烈是必然的趋势,这使得对未来五至十年的中美关系抱持任何乐观看法都是很危险的。

  未来五至十年中美关系发展仍充满巨大挑战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调整至亚太地区,将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后,其战略重心不可能短期内(三至五年)再次改变;此外,中期选举的结果意味着美国内外政策将逐渐进入稳定期,其改造强化地区盟伴体系影响中国对外行为的政策也会成为中长期政策。这意味着美国将竭力推动把台海、南海和东海作为地区安全和发展议程的主导议题,这既不利于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也为中美在中国周边发生安全摩擦埋下了伏笔。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调整至亚太地区,将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和战略界精英的共识,该共识形成于特朗普政府时期,拜登政府从阿富汗全面撤军,彻底终结全球反恐战争,完成了全球战略重心的调整。虽然2022年2月俄乌冲突的爆发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拜登政府将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节奏,但幷未打断这一转移过程,而且拜登政府还不断通过《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等释放政策信号,即美国转移全球战略重心至亚太地区的进程不会受俄乌冲突的影响中断或停止。美国将全球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地区的标志性政策做法是,美国将竭力推动把台海、南海和东海作为地区安全和发展议程的主导议题,幷为其进一步推动遏华政策制造藉口。例如,拜登政府不断推动加强所谓综合性威慑能力,以防止中国大陆“以武促统”,幷以此为藉口要在亚太地区部署地基中程导弹,以“扭转对手限制美国行动自由或进入重要水路和空域的反介入和空中封锁(A2/AD)能力”。虽然根据美国相关智库分析,地区五个盟友基本都不可能答应在本国部署美国的中程导弹,⑰但美国可能“做出让步”,允许日本在其本土部署由两国共同开发的地基中程导弹,幷将指挥权和控制权都交予日本,这种行动将是对中方的极大刺激,使得中美、中日之间的战略互疑进一步加剧。

  虽然包括美国盟伴在内的很多地区国家反对中美爆发新冷战,反对被迫在中美两国之间“选边站”,反对地区发展议程被美国的大国竞争战略“带偏”,如东盟在提出“印太展望”(Indo-Pacific Outlook)的同时,仍然多次强调坚持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安全架构的重要性,在近期举行的系列地区多边机制峰会上,东盟再次传递了上述政策信号;但不可否认,美国在本地区执行大国竞争战略已经直接威胁到了东盟的中心地位,和以和平、稳定、发展为中心任务的地区安全和发展议程。如这种情况无法得到遏制,未来五至十年中美在亚太地区发生安全摩擦是完全可能的。

  综上,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后,双方应抓住难得的战略窗口期,在两个战略框架激烈博弈的同时,在稳定双边关系的原则上达成共识,初步建立稳定双边关系的机制,为双边关系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未来关系的管控打下基础。与此同时,中方不能跟着美国打新冷战,应以中国周边为基础,积极塑造亚太地区安全框架,巩固和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应对未来五至十年中美双边关系可能的困难和动荡做好准备。

  注释:

  ①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中国外交部,2021年9月10日。https://www.mfa.gov.cn/zyxw/202109/t20210910_9604451.shtml

  ②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纪念中美建交35周年,外交部部长王毅,中国政府门户网站,2013年12月31日。www.gov.cn/jrzg/2013-12/31/content_2558086.htm

  ③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同会见记者,新华社,2017年11月9日。world.people.com.cn/n1/2017/1109/c1002-29637335.html

  ④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Guidance, the White House, March 2021, p. 20.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3/NSC-1v2.pdf

  ⑤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会晤,中国外交部,2022年11月14日。https://www.mfa.gov.cn/zyxw/202211/t20221114_10974651.shtml

  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the White House, November 2022, p. 24.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11/8-November-Combined-PDF-for-Upload.pdf

  ⑦2022年11月,美方学者在与作者闭门讨论时表示,拜登政府是应地区盟友的要求才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加入“可能与中国和平共存”的。

  ⑧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会晤,中国外交部,2022年11月14日。https://www.mfa.gov.cn/zyxw/202211/t20221114_10974651.shtml

  ⑨中美元首会晤后,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澎湃新闻,2021年11月17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6668600036132172&wfr=spider&for=pc

  ⑩https://www.mfa.gov.cn/zyxw/202211/t20221114_ 10974651.shtml ; https://www.mfa.gov.cn/zyxw/202111/t20211116_ 10448827.shtml

  ⑪Steven M. Goldstein, In Defense of Strategic Ambiguity in the Taiwan Strait, Commentar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October 15, 2021.

  ⑫2022年3月,作者参加了一场和美国学者、前政府官员的闭门视频讨论会。在会上,有美方会议代表提出了这个观点。

  ⑬Richard Haass and David Sacks, American Support for Taiwan Must Be Unambiguous,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 2, 2020.

  ⑭Statement by Dr. Ely Ratner, 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Indo-Pacific Security Affairs,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Before the 117th Congress,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United States Senate, December 8, 2021.

  ⑮作者在2022年3月与美国学者的两次闭门视频讨论中,有两位美国学者分别做出了上述说明。

  ⑯Michael D. Swaine, US official signals stunning shift in the way we interpret 'One China' policy, December 10, 2021. https://responsiblestatecraft.org/2021/12/10/us-official-signals-stunning-shift-in-the-way-we-interpret-one-china-policy/

  ⑰Ken Moriyasu, U.S. faces uphill battle to place ground-based missiles in Asia, Nikkei Asia, June 1, 2022. https://asia.nikkei.com/Politics/International-relations/Indo-Pacific/U.S.-faces-uphill-battle-to-place-ground-based-missiles-in-Asia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2月号,总第302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