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赵建民:如何促进互信 两岸存在偏差
http://www.CRNTT.com   2014-06-28 01:10:32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赵建民。(中评社 周雨曦摄)
  中评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 王永雪 林艶 黄博宁 周雨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主办的“首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昨日在北京开幕。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赵建民在上午的“深化两岸合作路径”主题研讨上发言表示,当前两岸关系的基本问题就是互信不足,另外在很多问题上两岸的理解也存在相当程度的偏差。其中问题主要有三:

  第一,“九二共识”与“一中框架”问题。赵建民指出,因为两岸对于“一中原则”的解释有所差异,所以大陆便提出了“一中框架”,将这种差异包容进去。但从目前来说,九二共识是两岸唯一的共识,“虽不满意,但能勉强接受”——即便如此,大陆对之不尽满意,台湾不能接受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当前最大的问题则是如何巩固“九二共识”,而不是急着往前走。同时,很多台湾民众对于“一中框架”也心存忧虑,大陆表述的许多积极的方面并没有为台湾人们理解,

  第二,两岸在很多基本的问题上的看法仍有落差。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但就“两岸共圆中国梦”,台湾仍心存疑虑——“中国梦”是指统一吗?如果其意为统一,那么又会如何进一步演变?如果说两岸要在国际上合作,那么鉴于当前台湾“国际空间”的问题,可行的路径又有哪些?台湾仍有疑虑。可能大陆方面认为“中国梦”只是一个中性的表述,但在台湾看来它就是一个饱含政治意图的名词。那么,如何能让台湾理解大陆政策的真实意涵?两岸如何增加互信?两岸提出的解决方法恰恰相反——大陆认为“只要坐下来,什么都好谈,上面的问题解决,下面的问题自然解决”。而台湾的看法则是“小的问题没有解决,又怎能谈大的问题?”台湾的模式是自下而上渐进的,大陆不放可以考虑先解决一些小的问题。

  第三,“中华民国”的问题,即两岸定位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陆方面存在单项思考的问题,应尊重“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倪永杰所长说,两岸官员的交流是为了促成“马习会”,这也恰恰同台湾的观点相反,台湾的理解是“马习会”是促成两岸官方互动的手段。而且,只有两岸官方、智库的沟通仍不足够,两岸人民之间也要进行沟通。当前两岸最大的矛盾在于国际空间上的合作非常少。台湾能够加入国际卫生大会、国际民航组织,这都是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但总体来说还是没有在国际空间上两岸还是没有办法合作的。但是,这也可以通过渐进的方式来解决的,例如区域经济整合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相关的大问题也容易解决。

  (后方支援记者:孙仪威、杨天、杨犇尧)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