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世界变局中的涉台国际环境:抗衡、扈从或和平中立?
http://www.CRNTT.com   2018-10-28 00:17:44


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强调,美方反对任何片面改变现状,但愿意持续使用任何方式解决两岸分歧。
  中评社╱题:“世界变局中的涉台国际环境:抗衡、扈从或和平中立?” 作者:翁明贤(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台湾战略研究学会理事长

  作者认为,台湾必须确认当前世界变局的战略趋势,理解台湾所处的安全态势,才能进一步提出促进台海稳定和平发展的政策。一般安全取向选择:抗衡、扈从、避险、中立等,台湾应该阶段性采取积极和平中立,寻求中美两强之间的“战略平衡”轴心。如何从决策者立场、建构新时代的两岸关系应该是当务之急。本文藉由“区域安全复合体”(Regional Security Complex)角度,透过三个国际政治解析层次,分析整理台湾历届总统主政时期的安全态势:“结盟”、“覆盖”、“无结构”到一定程度的“缓冲区”态势,提出“积极和平中立”的战略思考。

  一、前言:近期中美战略竞逐

  近期两岸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分水岭,不仅基于两岸各自内部的发展,主要在于世界进入一个如同2017年慕尼黑国际安全研讨会的主题:“三后时代”:“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Post-truth, Post-West, Post-Order)。所谓“后真相”系指全球资讯发展,各种传播媒体的盛行,使得“真相”是否为“真相”,变成众人讨论的课题,是以,美国民主基金会提出“锐实力”(sharp power)来指涉中国利用庞大资源进行有利于北京的论述。此点正好与“后西方”概念相互辉映,主要在于“中国崛起”或是“亚洲崛起”,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因此,美国学者Graham Allison研究近百年来的强权之间的纷争,几乎战争是不可避免,因而提出“修昔底德陷阱”,以古代希腊时期由于雅典崛起,威胁斯巴达的霸权,从而让斯巴达引发与雅典的战争。

  而“后秩序”也在于指涉2016年川普胜出之后,改变传统美国的外交政策,强调“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不仅提出贸易保护主义,退出全球多边体系:“气候变迁议定书”、“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协定”等等,并要求北约组织成员国增加国防预算、日本与南韩增加军事预算,分摊美国维护世界安全义务。

  上述三种“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两岸关系的走向,例如由于美国采取逆全球化策略,一切以华盛顿利益为优先考量,自然冲击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加上,川普改变对中国的态度,2017年透过首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Report),直接点出中国是一个“修正主义式”国家,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又加上川普总统“非建制”的外交决策思考,2017年与蔡英文总统电话事件,重新处理台湾问题,开始解构所谓美国的“一中政策”,也被认为开始打“台湾牌”来制约中国。后续的“台湾旅行法”、2017年与2018年的“国防授权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ty Act),其中载明提升美台之间的军事交流、高阶人员的互访,一定程度牵动两岸关系的走向。

  是以,面对“三后时代”下的美中全球与区域全力争斗,台湾的基本战略选择为何?以往台湾采取“经美制中”战略,其后中国运用“经美制台”,从而“主导台海”,让台湾面临更多安全威胁。台湾是否具备其他另类战略选择?传统上,小国面对大国会运用抗衡、扈从、避险与中立的战略取向。台湾是否可以采取此种战略?如果台湾采取“和平中立”战略的目标与能量如何?世界各国的反应如何?美国的态度?如何能有利于其他国家?中国大陆会有何种反应?如何让北京放心地让台湾采取此种战略?

  二、区域安全复合体解析途径

  1.区域安全复合体的概念

  英国国际安全学者布赞(Barry Buzan)认为“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Regional Security Complex Theory, RSCT)可以让研究者理解“地区安全”构成国际安全研究的一种重要模式,它可以区分全球大国在体系层次上的互动,以及小国在次级体系层次上的互动关系。“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的核心在于:大多数威胁在近距离传播比在远距离传播更加容易,因此会出现以“地区”为基础的安全相互依赖的群体,这就是一种“安全复合体”。①此外,“安全复合体”可能会遭受全球大国的广泛渗透,不过,它们的“地区态势”(dynamics)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独立于全球大国设定的模式。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