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社评:治疗美“中国焦虑”慢性病需当头棒喝
http://www.CRNTT.com   2024-05-14 00:05:39


  中评社北京5月14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纽约时报》5月6日发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位学者的文章。作者认为美国患上了“中国焦虑”慢性病,凡是带有中国字眼的东西,几乎都会引发政治体系恐惧反应。作者举例说明,美国佛罗里达州参议员提出,要立法禁止从中国进口大蒜。美国参议院提出应当立法禁止国防部与设立在美国的教育培训公司签订合同,理由是该公司的总部设在中国香港,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种焦虑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华裔美国人采取歧视性政策。执法官员反复盘问那些往来中美之间的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理由是他们可能是中国政府的特工。

  这位学者观察非常到位。当前美国国内出现了反华浪潮。它既不同于传统的麦卡锡主义,也不同于战争时期对待日裔的做法。即使在美苏争霸期间,美国对待苏联公民,也没有采取如此严格的限制性措施。这一方面充分说明美国对中国的恐惧已经到了颠狂的地步。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美国试图利用自己的霸权余威,将中国彻底打倒在地。

  在这场世纪大博弈中,中国处于守势,不愿意和美国正面相撞。无论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还是中国对美国制裁低调回应,都充分说明,中国希望中美两国关系步入正轨。可是,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在如何对付中国方面早已形成共识。尽管美国政客意识到,对中国实施制裁,必然会导致美国利益受到损害,但是,美国朝野普遍认为,只要能够遏制中国的发展,不惜一切代价。

  著名未来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参加中美学术界对话,访问北京之后,得出的结论是,避免冲突并且在可能的时间和地点确定合作领域,符合两国利益。这位学者在2024年5月6日世界报网站上发表文章,分析了中美合作几个潜在领域: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核武器、人工智能、人员交流等。

  不过只要瞭解中美关系现状,人们就会发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根本不打算履行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中美气候合作只能是“纸上谈兵”。在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上,美国缺乏合作的诚意。重大疫情期间,中国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对美国重点实验室进行调查,可是,美国一方面把责任归咎于中国,另一方面拒绝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调查美国的重点实验室。这说明美国仍然居高临下,试图以势压人。在核武器问题上,美国多次要求中国加入美国与俄罗斯的裁军谈判。中国明确表示自己的立场,认为除非美国公开自己的核武器数量并且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否则,中国不会参加毫无意义的裁军谈判。在人工智能领域,双方似乎存在共识,美国已经承诺,在制定人工智能国际规则方面,与中国开展合作。不过,考虑到美国正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中美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究竟能开展怎样的合作,人们不得而知。在经贸领域,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不断对中国出口产品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中美经贸关系发展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在人员交流方面,美国歇斯底里,无论是在机场还是在大学,美国联邦调查局工作人员反复纠缠中国留学生和交流学者,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限制中国科学家的人身自由。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中美合作基础脆弱,中美合作前景暗淡。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社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