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两岸学者聚文厦论坛 探讨当前两岸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17-04-06 00:21:45


论坛现场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台湾研究》主编刘佳雁分析了“台湾主体意识”教育对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的影响。刘佳雁认为,“台湾主体意识”教育作为台湾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上层统治者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建构起来的,将影响一代又一代台湾青少年的国家认同。面对民进党蔡英文上台后采取的种种柔性、隐性的“去中国化”与“台独”政策,更加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做台湾青少年的工作,遏制台湾主体意识在岛内青少年群体中的扩散,扭转台湾青少年恶变得国家认同与身份认同,对大陆而言刻不容缓。大陆要关注台湾青少年成长,瞭解台湾青少年需求,尊重台湾青少年的意愿,为台湾青少年发展创设条件;要创新两岸青少年交流的方式方法,拓展两岸青少年交流的管道,为两岸青少年深度有效交流营造信任、友善、包容的环境。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孙云教授从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谈及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性,他表示,增进两岸命运共同体认知,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两岸人民心灵契合的必然途径。马英九执政期间,两岸在多个领域达成协议或共识,实现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互访并建立沟通热线,更实现历史性的两岸领导人会面,从制度和机制层面有力提升了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但应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特别是蔡英文当局上台后,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各方面交流受到影响,增强台湾民众的两岸命运共同体认知仍任重道远。针对如何弥补这些不足、有力提升两岸命运共同体认知,从制度上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推动:坚持“九二共识”不动摇,扩大台湾民众对“一中”原则的理解和接受;完善经贸融合及惠民机制,厚植两岸共同利益;建设共同的象征符号体系,增进“两岸一家亲”认同;在条件成熟时推进司法、行政等“深水区”合作,提升台湾民众政治归属感。

  “文厦论坛”是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暨国家发展和大陆研究所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每年双方互派学者就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研讨,前三届“文厦论坛”都在中国文化大学举行。本届“文厦论坛”首次移师厦门大学,由文化大学社科院赵建民院长带领庞建国教授、余小云教授、欧阳新宜教授、张家春教授、邵建民教授、杨中立教授等及多位博士生参加。在为期一天的交流中,两岸学者不仅就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还就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交流达成若干共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