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林劲:两岸要追求人民福祉 超越主权纠结
http://www.CRNTT.com   2013-10-15 00:36:57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林劲(中评社 孙仪威摄)
  中评社上海10月15日电(记者 林艳)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林劲10月11日受邀参加上海首届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发表论文《关于两岸关系性质认知的差异问题》认为,在超越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简单的划分中之后,现阶段推动两岸关系所遵循就不仅仅是“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策略,而实际上是在解决两岸公共性的政治问题,结束“政治对立”。

  林劲说,今后一个时期,“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将是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两岸政治关系,直接触及两岸关系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涉及到双方的法理,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复杂性。

  林劲强调,两岸关系性质的认知是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主张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势必影响两岸各相关政治势力对于两岸政治关系及政治定位的主张乃至于相关政策的推行。同时直接决定两岸的政治互动,相当程度影响两岸其它关系的发展,以及各个领域的交流及合作。因此,对于台湾内部两大政治势力相关认知的分析是“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并对此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基础性工作。

  他说,了解和面对两岸关系性质认知的差异,进而缩小、克服乃至超越两岸关系性质认知的差异,是对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必要步骤。

  在两岸关系性质认知中,必须厘清及明确究竟“政治对立”的实质内涵是什么,是关于“一个中国”的主权之争,涉及“一个中国”之下的主权共享,或者仅是内战的冲突,因而要推动的是“结束敌对状态”?而结束“政治对立”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关于如何逐步减小在相关认知上的差异,林劲以为首先在此问题上起码应当抱持两个方面的态度:

  一、本着尊重历史和现实(包括两岸关系和国际形势及格局)的态度,正视现实而检视既有的相关认知。正视现实才能立足于客观的认知,否则只能推出偏执的政策主张,从而在两岸互动中失去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被逐步边缘化。

  二、本着寻求减小差异、增进互信之途径的态度,摒弃“先入为主”的固有成见和“逢中必反”的冷战思维,推动和参与两岸的相关互动,展开有益的交流、对话、沟通和协商,才能逐步建立、增进和累积互信。

  林劲认为,对“政治对立”的理解不仅要超越主权和领土之争,而且要超越“主权在民”和“主权共享”的缓冲考虑,归根到底就是要超越对主权的纠结,两岸本来就是在各自的“宪政”框架下,追求人民的福祉。“政治”的含义就不是所谓主权或主权性的相关事务,而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实质上就是回归到“政治”这个概念的本义,亦即关于其公共性的思考。因此不仅在两岸各自内部具有公共性,两岸之间事务也具有公共性。“政治”不仅是个主权或与主权相关的名词,更是与公共事务相关的名词。解决两岸“政治关系”的谈判,就可以转化成为如何最大程度地构建机制,促进两岸人民各方面的交流交往,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两岸交流交往事务过程的成本。

  林劲举例说,两岸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放探亲以来的各种交流,以至于包括“大三通”的最终实现等,所有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文化、人员往来和交流正是在实践结束这一“公共性”意义上的“政治对立”。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