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海峡两岸共卫东海与南海边疆的几点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4-07-09 00:14:02


 
  第一阶段,建立非正式的军事沟通渠道,先由两岸退役将领先行学术研讨,逐步发展到两岸军方委派相关机构进行协商,定期或不定期商谈两岸在相关海域的合作机制、合作事项、合作方式方法等。

  第二阶段,建立情报信息共享机制,两岸可从南海守军互通情报信息做起,由易到难、从低敏感度到高敏感度逐步推进,从逢年过节致贺、应急情况通报、涉及两岸各类纠纷反映,逐步发展到两岸实时共享东海和南海方向军事动态以及重大预警性情报。

  第三阶段,准军事力量联合训练演习,大陆海警局与台湾“海巡署”的准军事力量,定期举行旨在维护主权权益的海空搜救、维权、环保、管控等科目联合训练和联合演习,密切两岸有关部门和执法、应急力量的合作,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四阶段,两岸守军互访互助,两岸应超越准军事力量的接触、交往、合作,在重大节日实现两岸守军的常态化互访,两岸守军应力所能及,相互为对方提供必要的帮助,不断增进两军之间的信任和感情。

  第五阶段,两岸军事力量共同训练演习,从两岸南海守军开始,在信息沟通、交流互访加强接触、瞭解、信任的基础上,适时举行共同训练演习,从执行非传统安全任务科目起步,逐步向应对外来军事威胁、实施联合作战科目推进,进一步增进互信、加深瞭解、提高相互配合能力,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做好准备。

  第六阶段,两岸共同进行防务和维权合作,两岸明确和划定防务责任区,逐步建立分区值班或轮流值班制度,体现两岸在相关争端海域的力量存在。第七阶段,共同进行战场建设,两岸守军根据敌情、我情、友情,适时调整相关海域军事部署,强化各自控制岛屿的军事能力建设,挤压争端国的支配空间。条件成熟时,两岸共同建设与维护太平岛,并将其作为两岸军事合作的试点与维护海洋权益的军事基地。

  (五)以民族大义为重排除外部势力干扰。两岸合作的最大破坏因素是外来干涉,实现两岸在东海与南海问题合作的必要条件是排除外来势力干扰。两岸应立足当前现实,从建立政治默契入手,逐步走向政治合作、军事合作、经济合作,不能把东海与南海问题合作视为两岸政治关系必须先改善后的下一步,而是将其视为是两岸政治合作、军事合作的先行试点。两岸联手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的根本保障,而且也是台湾安全和利益的重要保障与战略筹码,不仅将增加台湾谈判空间,而且使台湾获得战略和安全纵深。

  笔者以上提出的一些想法,可能有些理想化。但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现实都是实现了的理想,每一个理想又都是可能实现的现实。只要两岸同胞始终心存理想、心怀真诚,理想总有一天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孙子兵法.计篇》。

  2、张亚中《两岸主权论》台湾:生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

  2、孙小迎《两岸合作,突出重围》、《学术论坛》杂志社,2009年第5期。

  3、林红《论两岸在南海争端中的战略合作问题》、《台湾研究集刊》,2010年第1期。

  4、李金明《海峡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默契与合作》、《台湾研究集刊》,2010年第5期。

  5、郑剑《海峡两岸南海合作路线图》,香港:《中国评论》,2012年7月号。

  6、王建民《海峡两岸南海政策主张与合作问题探讨》,香港:《中国评论》,2012年8月号。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4年6月号,总第198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