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华文化论坛:张亚中剖析两岸发展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6-11-24 00:16:19


孙文学校校长、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在论坛上发表了主旨演讲(摄影:兰忠伟)
  
  “这些西方先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颂扬,逐渐淹没在西方的船舰炮利中。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结合,让西方人的基督教价值信仰成为强者的哲学、勇者的论述、唯一的真理。”张亚中表示,当中国开始衰弱并成为列强的次殖民地后,中国的哲学思想也就成为落后的代名词,甚而成为衰败的代罪羔羊。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少数文学菁英赞扬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兼爱”与“非攻”,但是在那个帝国主义的年代,即使是中国人,也有不少人将中华文化视为腐朽的象征。

  张亚中认为,中国从来没有成为世界的帝国,这代表着中华文化也没有成为全球的话语或价值信仰。严格来说,中华文化的话语体系从来没有真正地走出大洋,而仅停留在儒家文明的东亚体系。在那个“天下观”的时代,中华文化的话语权没有受到异族的挑战,但是随着西方的强大,由于器物文明的落后,中国体制不仅成为落后的象征,中华文化的优越性也遭到否定。
 
  张亚中表示,近三百年间,西方的知识价值体系,成为西方器物文明优越的附加价值。西方大国的崛起,其背后的本质思维几乎一致,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它们的“世界观”(Weltanschauung) 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中“正义与邪恶”的二元世界、“物竞天择”进化论下的“适者生存”强者哲学以及资本主义“资源掠夺”等的组合。“以邻为壑”是它们崛起时处理周边区域的态度,它们所制定的“制度”、“法律”是强者要求弱者必须遵行的规范,“弱肉强食”是国际的游戏规则。霸权要维持他们的霸业,必须要创造出可以让世界接受的价值与话语体系,不论是“民主和平论”、“贸易和平论”、“霸权稳定论”,看似为追求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理论,惟其本质却更像是霸权为了要维护其霸业所建构出来的论述。
 
  张亚中说道,“基督教文明”的善恶二元论、“物竞天择”的强者哲学、“资本主义”的扩张正当论构成了西方文明话语体系的重要内涵。随着器物文明的强大,西方可以界定什么是“善的价值体系”,西方可以诠释什么是“帝国”、“文明”、“正义”、“民主”、及“和平”。历史上西方文明的扩张,伴随的并不是和平,而是冲突与战争。胜者崛起,败者让位。曾经是霸权国家的强权,内部有宗教、阶级、族群问题,它们也都企图用扩张来掠夺资源进而解决其内部的矛盾。
 
  “一直到今天,西方的文明话语仍然主导着世界,但是西方的文明话语仍然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在西方文明争霸的数百年间,中国传统的天下秩序观受到西方西伐利亚国际法主权观的挑战,中国传统的义理观受到西方的利益观挑战,中国传统的和平观受到西方权力政治观的挑战,中国传统的社群观受到西方个人主义的挑战,甚而中国传统的幸福观都遭遇到西方价值观的挑战。”张亚中说。
 
  张亚中认为,中国大陆目前的力量已经提升,但是不希望看到中国大陆的崛起仍然是顺着西方强权崛起的老路,中国的崛起不应该是个霸权的崛起,而是中华文化与价值的再现。我们希望中国的崛起是一个面对西方文明价值体系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再融合了中华文化的另一种文明的崛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专题: 中评香港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