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叶淑兰:打造两岸三地“中华文化特区”
http://www.CRNTT.com   2016-11-29 00:31:47


 
  叶淑兰首先建议,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作品要能够更好刻画人性、反映人类终极价值追求。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内容广泛,但仍有众多优秀文化元素未被充分挖掘的问题。

  当文化含有人类所共同关注的共通价值时,更容易产生感染力与震撼力。叶淑兰认为,中国的电视、电影、文学等文化产品如果可以更好地反应人性、人类终极价值等议题,就更容易得到外国受众的认同。

  她提到,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得到国际主流社会的认同,与其作品深刻刻画与反思人性、人类终极价值深有联系。

  “张艺谋的电影《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深刻揭露人性阴暗面引发了外国公众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 叶淑兰说,他对于中国人人性阴暗面的揭露固然具有片面性,但是其从人性刻画的角度来创造影视作品的方式值得继续学习。

  叶淑兰说,我们当前对外传播的影视作品有不少“宫斗剧”和家庭剧,如《甄嬛传》在东南亚国家、《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上映,并有不错的收视率,但是,这种影视作品多关注权力斗争和家长里短,缺乏体现中国文化的美德和深刻价值观的传递,因此难以取得更好的中华文化传播效果。中国影视作品的创造需要更多仿效韩剧《大长今》中体现主人公奋斗不息精神的形象刻画。

  叶淑兰表示,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还可以更多挖掘中国志怪文化。

  她提到,美剧《人鬼情未了》等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因为其刻画了超越生死的爱情观。中国的《白蛇传》、《聊斋志异》大多刻画追求平等、向往自由、倡导忠言逆耳、邪不胜正、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些精神超越不同文化,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的美好价值,可以更好进行挖掘,拍成影视作品对外传播,以促进外国公众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