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潘锡堂:文化交流缔造两岸双赢新机
http://www.CRNTT.com   2016-11-23 00:34:23


 
  至于简体字,中共政府当局于1956年颁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审定通过“简化字总表”,减少中文字数目,其宗旨在于加速消除文盲,又兼顾笔划少、书写快与学习教率高之优点,全面简化汉字,称之为“简体字”,而将传统的汉字称之为“繁体字”。但无论正(繁)体字或简体字,均各具优点与特色,都与中华传统文化接轨并体现其深远之内涵与精华。

  要言之,当今全球有超过3千万人学习中文,复以大陆13亿多的人口,加上台港澳等华人地区,中文已成为地球村的主要文字,益加体现两岸以民间方式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大辞典”之重要性与必要性。在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华语文大辞典”历经6年努力,完成10万余词条,千万余字,已经于2016年4月正式问世,这是两岸同心协力携手为中华文化之深度推广,开创双赢之ㄧ个典例。
  
  二、如何化解两岸书不同文

  马英九于2010年10月出席“2010文艺雅集暨风华再现”联合特产时表示,传承中华文化是他必须达成的使命与责任;他在台北市长任内,首度举办“汉字文化节”,热切推广、发扬汉字文化,乃是为传承中华文化,是一种基于文化本位的考量。马英九也期盼,大陆采纳“识正书简”做法,希望两岸交流能促使更多人认识正体字。

  众所周知,马英九在台北市长任内,对于汉字文化议题也投入不少心力。如积极推动“汉字文化节”大型活动,举办与汉字文相关的文物美术展览及全球性学术研讨会活动,并广邀两岸及海外专家学者撰文参加研讨,为汉字之回顾与前瞻进行多层次的探讨。而目前台湾“中华文化总会”,除了努力申办将汉字列入“非物质性”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推展种种两岸汉字文化艺术活动外,也正在结合学术企业界的力量,进行“云端科技辞典”的编籑工程,相信这个工程的顺利实现,对于全球华人来说,都将是莫大的福音。

  然而,海峡两岸的人民明明是同文同种,同祖先同历史,仅有一海之隔,如今却使用着两套文字系统。经过60多年来各自发展的结果,对于两岸的青年学子而言,早已形同陌生的文字,实为憾事。书不同文,是目前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上的障碍,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深藏两岸同胞心中的隐痛。面对此种“书不同文”的窘境,不少专家学者常构思化解之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专题: 中评香港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