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陆生在两岸社会融合发展中的“解码”功能
http://www.CRNTT.com   2018-11-17 00:11:08


  中评社╱题:陆生在两岸社会融合发展中的“解码”功能 作者:郭善文(台湾),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经济研究所大陆籍博士生

  “编码、解码”(Encoding and Decoding)理论缘起于符号学,由学者霍尔(Stuart Hall)引入于传播学研究。简言之,“编码”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解码”即是从瞭解到理解的过程。为取得更好的理解,“编码”通常是建立在“解码”的基础上。作为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产物,赴台就学的大陆籍学生(陆生)在两岸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具有赴台居住时间长、与当地民众有长期接触,对台湾与台湾当地民众的瞭解较为细腻,熟悉当地民众的惯性思维与生活方式。这些都是“陆生”群在两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对台湾、对台湾民众能进行有效“解码”之优势。目前“陆生”在促进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一、前言

  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台部分相关表述由 “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提升为“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社会融合(Social Cohesion)与社会分裂(Social Disruption)、社会解体(Social Disorganization)、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相对应。两岸间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既符合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更是大势所趋。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就是要解决只有和平发展、没有和平统一进展、甚至两岸愈走愈远、愈交流愈疏离的难题。就是要解决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中两岸同胞情感疏离、难以心灵感应、心灵契合的难题,彻底防堵“和平台独”的可能性。①

  二、两岸社会融合发展需以“理解”为基础

  两岸社会的融合发展,“瞭解”是第一步。要想取得深层次的社会融合,其基础仍是彼此有深入的“理解”。相互理解的过程即是互相“解码”的过程。“以自己思维方式去理解对方”还是“以对方思维方式去理解对方”?当然是择其后者才相互理解,逐渐卸下心防,才可能达到心灵契合。从相互隔阂到心灵契合,非一蹴而就,需要方法需要耐心。

  首先,只有以理解为基础,才会找到当前阶段的最大共识,为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不断形成新的诱因,促成两岸关系良性循环。两岸虽共处中华文化圈,但业已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社会氛围,在不同的社会氛围之下,对某一些事物的理解与看法不尽相同,这也在情理之中。增进往来,在交往中不断形成共同利益,才可以形成最大的共识。在此之上,才会为两岸融合发展提供新的诱因,促进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其次,只有以理解为基础,才能逐步化解长期累积的隔阂,才可能达到民心融通。两岸分隔已久,隔阂在所难免。即使在大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发展后,部分台湾民众仍对大陆的印象停留在原来,不愿意参与到两岸交流中来,甚至抵触,这都需要时间慢慢化解心中的隔阂。最后,在相互理解过程中,缺乏耐心、方法不当,容易形成新的隔阂,为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设置新的障碍。

  二、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中要善于“理解”

  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建立于“理解”之上,为了夯实其基础,就要善于去“理解”。在交往中解决产生的误会,达成预期效果,避免下一次同样误解的产生,这才是一种良性的往来,越往来越亲。在两岸民众交往过程中,同样会产生一些因为相互误解带来的问题。两岸民众的交往会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融合发展会带动两岸民众的交流往来。

  (一)任何“理解”都从“瞭解”开始

  认知都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人际间交往或商业往来都是“一回生二回熟”,有了彼此粗浅的瞭解过后,进而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而在从瞭解到理解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的是耐心。达到很好的“理解状态”不是一蹴而就。凡事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质变产生前,量的积累确实是漫长的,稍无耐心就可能造成半途而废。其次,要心宽。能容纳另外的观点和看法,试想但凡一听到与自己想法不同时,多想何出此言,而不是立马跳脚批判。

  (二)要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

  人际间交流往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编码、解码”的过程,在彼此编码、解码过程中,两方心理距离才会彼此更近。编码是强调一个由此及彼、汇集表达的过程,解码更强调一个由彼到己、自我认识的过程。在尽量以对方思维方式考量的前提下,编码会更容易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想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判。在解码时,可以准确理解对方所想表达的想法。

  (三)宽泛的交往才能积累认识

  没有一个确切的方法去引导人们如何去积累对对方的认识,去如何瞭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只有在彼此经常交往过程中,自己去积累对对方的认识,才能对对方的惯性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瞭解。通过各领域交流认识对方、理解对方。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当下,在各个领域开展经常性的交流往来,才有机会积累起相互的瞭解。在两岸各个领域交流及往来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两岸青年学生交流的领域。由于两岸年轻人在不同社会环境中成长,而且正是处于一个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他们更易接受新鲜事物,更容易尝试改变,完全有条件积累起新的认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