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戚振宏:发展是化解中东困境的根本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8-07-18 00:28:24


第七届世界和平论坛“中东和平的出路”小组讨论现场。右一为戚振宏。(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7月17日电(中评社报道组)前中国驻巴林王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戚振宏在日前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和平论坛上畅谈了他对实现中东和平的现实途径的看法。他表示,解决中东的持久和平,根本之道还是要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发展是化解中东困境的根本出路,发展是硬道理。

  “中东向何处去?这一屡屡被提及的中东之问背后是尚未解决的中东之困。”关于中东之困,戚振宏表示,首先是安全困境。冷战结束之后中东仍然没有摆脱战争与冲突。从伊拉克战争,到叙利亚乱局,再到也门内战,大国零和博弈仍在进行,实质是互信严重缺失。由此产生两大真空:地缘真空让“伊斯兰国”趁乱突起,信任真空则推“伊核协议”走向危机;前者已被多国联合打恐暂时剿灭,后者则还在考验国际合作的定力和韧性。
   
  其次是发展困境。戚振宏认为,中东各国仍在苦苦探寻属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一方面,亟待减轻能源依赖,实现充分就业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渴望焕发伊斯兰古老文明的勃勃生机,取得世俗与宗教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稳定平衡。

  最后是治理困境。他表示,中东的朝野矛盾、教派冲突、教俗纷争,仍然难以禁绝,甚至是愈演愈烈。在现代化民主国家的构建中,形成层层阻遏,分散了国家治理的权力,消耗了良治和善治的精力。如今这些老问题又在新科技浪潮下变换出新的形势,提出了新的挑战,进一步加大了各国的有效治理难度。

  戚振宏谈道,有人说当前中东最大的特征是“乱”,层层困境叠加,新旧矛盾交织,和平如“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得;也有人说中东变得更加破碎,地区层面的碎片化问题向各国内部深度发展,所以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灰暗不明,难以把握。
 
  对此,戚振宏认为找准中东困境的时空坐标,以历史为镜明鉴当前乱局,用全球视野审视地区问题,可以启迪未来道路。从历史的纵轴观察,今日中东各类矛盾呈四期叠加之势。一战后的100年,“赛克斯—皮科协定”及其殖民遗产,虽有消磨但仍在搅乱黎凡特地区形势;二战结束已70余年,巴以冲突未见解决,还面临日渐边缘的新危险;2011年至今,中东大编剧已延宕7年,西方的民主简单的移植水土不服留下了一系列的后遗症。黑天鹅与灰犀牛层出不穷,为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前景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从国家关系的横轴眺望,中东权力结构难以达成稳定平衡,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上人缘与地缘是中东困境的主要背景,石油美元体系与世界岛“心脏地带”的扼要位置,注定中东广受各方关注,吸引大国的博弈;主观上这一定是多元宗教与民族的共同地带,是不同文明板块的碰撞地区,历史积怨与利益争夺容易形成冲突宽容和互谅仍需不断磨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