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内涵与践行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18-04-01 00:19:02


台湾青少年到大陆接受新疆舞的培训和学习
 
  二、“两岸一家亲”理念的重大战略意义

  “两岸一家亲”是新一代党中央对台工作新理念与战略指导思想,蕴含着“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意涵,是落实与推进两岸基层交流、实现心灵契合的最重要基础工作。

  “两岸一家亲”理念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面重要旗帜。有助于大陆充分掌握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话语权;有助于适应岛内政治格局变化下对台工作重心与策略调整;可有效遏制消解岛内分离主义思潮与“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分裂活动;有利于增强岛内统派或“非独”力量在台湾继承、弘扬闽南文化和中华文化,明确台湾文化根在祖国大陆,源是中华文化,基是闽南文化,形成支持两岸和平统一的社会氛围。

  在台胞重要祖籍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尤其是漳州,设立两岸一家亲示范基地,是落实十九大报告对台工作新理念的具体实践,是适应岛内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两岸基层交流的重要纽带,是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的主要途径,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三、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的理性思考与新路径

  (一)台湾问题的解决,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实践探索过程,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需要脚踏实地地化解困难,付出艰辛和努力

  台湾问题由来已久,至今已有122年的历史。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两岸分离长达50年。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4年后,再次与大陆隔绝,长达59年之久。2008年马英九上台,两岸签署了23项协议,两岸关系持续热络。2016年5月,蔡英文民进党重新执政,拒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僵局再现。沉积各种深层次矛盾长达122年的台湾问题,只用和平共处、和平发展8年时间尝试来化解,是不切合实际的。遇到前进路上的问题,就失去耐心,是缺乏理性思考的。台湾问题的解决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和努力。

  台湾问题的解决需要脚踏实地地化解困难并付出艰辛和代价。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不能因为台湾政局的变动随意下结论。经历短短8年的和平发展过程的探索,稍微遇到困难,就妄下“和平统一无望”结论是不科学的。武力方式台湾问题需要付出血的代价,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同样需要付出耐心、艰辛和代价。和平方式解决解决台湾问题的“善意”与红利,不仅仅体现在两岸签署的23项协议和实现的11次两岸两会的高层会晤中。大陆还需逐一地向台湾同胞解读、沟通,释放两岸一家亲的红利与幸福。

  目前,从蔡式“台独之路”的发展趋向看,可以预期:蔡英文当局企图在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前提下,在所谓“维持现状”幌子下,持续推进其“和平台独”与“顽性台独”策略,形塑“台湾国家”的蔡氏“台独”方向不会改变,并有可能相机推出“准法理台独”举措,并向“法理台独”无限逼进。面对台湾政局的变化,大陆方面具有沉稳的战略定力和清醒的底线思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的决心更加坚定,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态度更加坚决,践行“两岸一家亲”对台工作新理念、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力道也将更加强劲,以切实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并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二)坚持“四个一重”原则和“四个一”的目标,创新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新思路

  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贵在精准把握“两岸一家亲”使命与目标,坚持“四个一重”原则:“重点在人文,重心在基层,重力在互动,重要在落实。”

  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不同于过去过度偏重的以经济交流合作为单一重心的两岸交流合作空间与领域,而应以两岸社会文化交流合作为重心,以人为本,以两岸同胞亲情为纽带,密切两岸民间联系与交流,强化体验式深度交流与互动为基础,更重视两岸民间社会与基层交流。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不仅要持续宣传“两岸一家亲”这一重要理念,而且贵在行动,即关键在推动与落实,要将这一重要理念与设想付诸行动,“重要在落实”,要有组织、有规划、有平台、有政策、有重点地逐步落实,注重智库引导,注重典型示范,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要充分体现“四个一”的目标,即“两岸一根脉”、“两岸一家人”、“两岸一家亲”与“两岸一条心”。

  “两岸一根脉”重在强调两岸同源同根同脉的文化血缘与历史传承关系。两岸同胞不论身在何处何地,不论在海峡的西岸还是东岸,不论在祖国大陆还是在宝岛台湾,有着相同的血缘,身上流淌着相同的血液,同是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中华五千年,薪火相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两岸一家人”重在强调海峡两岸在国家民族认同之下暂时放下历史恩怨与政治偏见,以同胞之情,以“一家人”之思维,理解台湾同胞所经历的不幸历史与“悲情意识”,顾及台湾同胞的尊严和需求,同时妥善处理对台湾民众的让利和福祉问题;以更大的胸怀、更宽容的心态,以更高的视野处理两岸问题,解决台湾同胞关切之问题;在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原则之下,合情合理合法处理台湾参与国际社会活动问题。

  “两岸一家亲”重在强调两岸的同胞情与民族情,旨在通过各种社会文化基层交流与对中华历史文化的重新认识,增进同胞情、民族情,逐步改变台湾社会日益严重的分离主义倾向与分离意识,增进两岸同胞对民族、国家的共同认知意识与理性回归,建立两岸命运共同体与共同家园意识。

  “两岸一条心”是两岸同胞以整个中华民族利益与两岸共同利益的高度,务实面对与处理两岸面临的矛盾或分歧,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两岸和解,实现社会包容,实现心灵契合;两岸努力团结,一致对外,共同维护中华民族利益;扩大两岸合作,争取两岸社会经济更大进步;携手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早日实现国家统一,共同振兴中华。

  (三)两岸民间社会文化交流合作与情感融合是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的重要基础工程

  在两岸社会交流合作方面:以人为本,以社会为载体,积极探索两岸社会领域互动与整合方式,建构一个“两岸间社会”景象。可围绕以下四大方面展开工作:一是积极推动“两岸共同生活圈”构建;二是推动两岸基层社会组织交流与合作;三是两岸社会跨域合作治理;四是两岸民间社会联合体培育。可推介的重大支撑项目涵括:两岸台胞群体管理体系与服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制度建设;闽南金三角“美丽故乡”共同建设计画;建设两岸共同生活圈,为台湾青年提供大陆社会适应与社会融入支持。

  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方面:以闽南文化与中华文化为纽带,探索漳台两地文化交流合作的新方式,消除两岸文化隔阂,增进文化认同,凝聚中华民族意识,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文化自信与文化条件。可围绕以下六大方面展开工作:一是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要力求实现“南北平衡”、“雅俗共赏”、“老中青结合”,拓展两岸文化交流新空间,建立两岸文化交流先导区;二是以共同构建全球华语文化创意中心为目标,持续深化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三是建设国家级闽南文化研究平台,推动闽南文化研究;四是深化两岸文化教育新媒体合作,促进两岸文化融合发展;五是强化两岸尤其是闽南民间文化交流与传播;六是聚焦创客文化,持续强化两岸青年交流与发展。可推介的重大支撑项目涵括:诸如开台文化公园、闽南文化研究与传播、两岸青少年交流培训基地、两岸青年文创区、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生活新天地、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廊等。

  (四)台胞重要祖籍地福建漳州可发展成为两岸一家亲示范基地

  漳州具有独特的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综合优势,在台胞重要祖籍地漳州市设立两岸一家亲示范基地,条件最为优越,发展最具潜力,可为有序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同胞融合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福建漳州是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最理想的示范区域,可发展成为两岸一家亲示范基地。

  漳台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华夏一体,两岸同源,闽台同脉,漳台同根,漳州市非常适合设立两岸一家亲示范基地。由于台湾同胞大多是福建漳州或泉州移民后代,今天台湾地方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尤其是福建闽南文化的延伸、延续或创新,也决定了闽台或漳台深厚的历史文化关系以及以福建漳泉先民对台湾的开发史。

  漳州是台湾同胞最重要的祖籍地。据不完全统计,祖籍漳州的台湾姓氏家族有227个,台湾100个主要姓氏中大部分都能在漳州族谱中找到。台湾民间漳州人族谱至少有1800多部,台湾政坛许多知名人士的祖籍集中在漳州市。漳州市博物院还专门设立了“漳台宗亲文化族谱对接馆”,现保存有500多种、1300多册的台胞祖宗谱牒、306处省级涉台文物,从而成为漳台宗亲文化一体的历史见证,也是设立“两岸一家亲”漳州示范基地的重要依据。

  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建议有重点地从台胞熟悉的闽南金三角入手,尤其是在台胞重要祖籍地漳州,应该进一步率先示范,继续坚持并推广“四个有”即“有政策、有项目、有平台、有活动” 对台工作新经验,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做实做细,建构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常态化运作机制。建议坚持“四个有”标准,创新对台工作新路径,努力将台胞重要祖籍地漳州建设成为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示范基地,为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提供典型示范,为推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奠定基础、累积经验、增进共识”。

  1.有政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以“台商、台干、台属、台生”为抓手,争取就业、教育、新媒体、通关、检验检疫、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等领域赋予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重点区域特殊政策,为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提供政策保证,推动两岸经济社会文化逐步实现融合发展。

  2.有项目。建议漳州市以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主线,建立滚动管理项目储备库,建设开台文化公园、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两岸青年文创园区等一批漳台文化合作工程,继续做好做大漳台经济合作大文章,夯实“两岸一家亲”漳州示范基地的经济基础。

  3.有平台。建议积极搭建和开展闽南文化研究平台、两岸村镇民俗演示平台、两岸基层组织交流平台、两岸青少年交流平台、两岸商务合作示范平台、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智库平台等六大平台建设,夯实平台建设与发展力度,充分发挥漳州市在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4.有活动。建议立足“根祖脉”亲情,做好“两岸一家亲”家常事,合作推进“十二个一温馨活动”,营造共同家园,为两岸实现全面瞭解、交流与发展提供示范。

  “十二个一温馨活动”:⑴组建一个“两岸一家亲”智库团队;⑵准备好一套“两岸一家亲”寻根接洽方案;⑶建造好一批“两岸一家亲”宗祠;⑷培育一批两岸(漳台)青少年交流基地;⑸建设一批台湾青年创业基地;⑹办好一个两岸一家亲论坛项目;⑺建好一个闽南文化研究基地;⑻实施一批特色乡镇村里对接计画;⑼开展一批漳台文化交流和文化入岛活动;⑽打开一批院校交流合作办学通道;⑾拓展一批基层组织交流;⑿深化一批民间宗教信仰交流。

  总之,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岸一家亲”对台工作新理念,需要脚踏实地,有组织、重实效,积极地为在更大范围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携手共同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最终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注释:

  ①②③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发表的《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要讲话

  ④2013年2月25日,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时的谈话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3月号,总第243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