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网评:俄罗斯摆脱逆境的两大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23-02-24 09:49:19


  中评社北京2月24日电/网评:俄罗斯摆脱逆境的两大因素

  源:大公报 作者:宋鲁郑

  俄乌冲突演变成持久消耗战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此前对俄罗斯相对有利的战略环境丕变:俄罗斯过去虽然也面临美国的遏制,但毕竟中美才是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的主线,它不但在中国身后有相当的战略空间,还同时和欧洲保持着密切的地缘经济关系。可以说在中俄欧美四角博弈中,它的位置还是相当有利。但冲突发生后,它取代中国站到了和美国对抗的第一线,也失去了欧洲:市场、技术、资本。同时还面临着欧美全面经济战。中国成了它唯一可以依靠的大国,其战略回旋空间基本丧失。

  实力未受根本破坏

  俄罗斯经济占全球比重不过2%,整个西方四十余国则占到60%以上。这场消耗战如果一直持续的话,结果不难预测,但如果认为俄罗斯无法摆脱困境显然言之过早。从历史上看,俄罗斯经历过多次失败但都能很快成功再起。其中一个原因是它擅于让步,甚至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等待下一次机会。

  比如一百五十年前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惨败,接受了英法主导的《巴黎条约》,特别是接受了禁止俄国在黑海保持海军力量和海军基地的条款。虽然当时俄罗斯仍有一战的资本,但它们认为这个条款幷没有阻碍俄罗斯的发展潜力,数年后俄罗斯将再次强大到能够追求那些在当时情况下不可能的目标。但如果再打下去的话,俄罗斯可能被消弱到必须五十年才能够恢复的地步。果不其然,仅仅二十一年之后,俄罗斯借巴尔干危机,再次对奥斯曼土耳其发起攻击,又过了三年,普法战争爆发,俄罗斯立即废除禁止它在黑海保持海军力量和海军基地的条款。这幷非孤案,一战末期俄共在列宁带领下坚决退出战争,为此不惜签订纸面代价极为高昂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八个月后德国就战败,条约也立即废除,但俄罗斯由此赢得宝贵的喘息时间。

  正如欧洲政治自己所总结的:俄国确实太大,它根本不存在任何敌人能够予以致命打击的地方,没有任何一种打击能够大大消弱俄国的实力。<nextpage>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除了自己的实力外,外部错综复杂的地缘环境也是它逆转不利局面的另一大因素,今天也不例外。

  首先,美国出于平衡欧盟和中国的目的,幷不希望俄罗斯太弱。

  俄罗斯西与欧盟相邻,东与中国接壤,和双方都存在天然地缘张力。美国认为这三方都有挑战其霸权的潜在实力。现在通过俄乌冲突,就初步达到消弱欧盟和俄罗斯的目的。美国下一步最理想的就是俄罗斯在西方挫败后,在不损失元气的同时而把力量东移。就如同克里米亚战争后,俄罗斯就把精力放到东方。日俄战争失败后,就又把精力放到西方。

  但假如俄罗斯太弱,其对欧盟或中国变成加拿大之对美国,将极大的改善欧盟、中国的外部地缘环境。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霸权,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东西大洋环绕,上下都是加拿大和墨西哥这样毫无威胁的小国。欧洲则是内部强国林立,互相内耗,英国和俄罗斯又扮演重大的平衡力量。中国则是周边大国太多,日本、印度、俄罗斯,耗费了巨大资源。但假如俄罗斯完全衰落,欧盟和中国不但消除了地缘张力,还能把俄罗斯纳入自己的力量。特别是欧盟如果成功,将完全改变欧洲几千年大国均势的传统。这是美国要竭力避免的。

  至于英国,其立场和美国近似。一是它的大国地位和利益与美国紧密捆绑,它的外交政策要和美国看齐。这也是为什么英国2003年在民众普遍反对之下仍然参与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二是英国脱欧之后,它和欧盟就演变成竞争关系。从自身利益出发,当然不希望身边出现一个统一和强大的欧盟──这一点和俄罗斯相同,也与美国意图一致,即英美俄都不愿意出现一个强大的欧盟。所以它和美国一样,一方面对俄乌冲突采取火上浇油策略,是最积极援助的西方国家,另一方面它也避免俄罗斯太弱,无法发挥牵制欧盟的作用。

  与欧洲仍有合作空间

  其次,世界上另一个大国法国对俄罗斯也有自己的战略考量。<nextpage>

  历史上看,法国的地缘挑战和威胁都是近邻:要么英国,要么德国,为此法国还和遥远的俄罗斯多次结盟以应对。现在来看,英国脱欧,已从盟友变为竞争对手,俨然有历史回归的味道。德国自再度统一后日益强大,虽然有欧盟、欧元区和北约框架,双方现在都在同一条船,但彼此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德国还不是正常国家,但它的武器工业却是欧洲第一,也是世界第五大武器出口国。正如《克劳备忘录》所总结的:德国对英国的威胁不是因为动机,而是它的实力。在法国看来,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为成立的欧盟、北约、欧元区不过65年、74年和24年,未来是否一直能够存在下去也是未知数,但存在了上千年的俄罗斯则一定是不会消失的。

  现在的法国,西面是脱欧后的英国,东面是强大的德国,对历史有着深刻记忆的法国自然会有压迫感。解决之道则依旧和历史上一样:俄罗斯,所以不难理解法国对俄的立场。在刚结束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法国总统马克龙称“击垮俄罗斯从未也永远不会是法国的立场”。

  从中国的角度看,中美战略博弈是未来十年的主要挑战,因此同样受到美国遏制的俄罗斯是天然背靠背的伙伴国家。在这个背景下,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符合中国的利益。显然,当世界主要大国都不希望俄罗斯衰弱以及俄罗斯有着丰富历史经验应对挫败的情况下,它仍有很大的概率摆脱当下的困局。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