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
http://www.CRNTT.com   2023-02-09 09:06:58


  中评社北京2月9日电/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洪群联文章表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回望新时代10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采取改革的办法,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扩大有效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确保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增强了国内外各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章分析,一是积极推动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有效缓解一些领域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市场供求关系更加平衡协调。新时代以来,我们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将“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落到实处,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市场供需匹配度明显增强。各地加大对低端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钢铁、煤炭、煤电、水泥等行业去产能成效显着,高耗能产业大幅减产。2016年至2018年,钢铁和煤炭分别压减淘汰落后产能1.5亿吨和8.1亿吨,煤电淘汰关停落后机组2000万千瓦以上,均提前完成“十三五”时期的去产能目标任务。此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向纵深发展,“房住不炒”得到坚定贯彻落实,住房租赁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我们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补短板,加大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民生建设、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既激发有效需求,又创造有效供给,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运用“加减乘除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产业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制造业基础更加稳固。近年来,航空航天、电子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迅猛,充电桩、光伏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新能源、新动能产品蓬勃发展,高铁、核电等重大装备竞争力居世界前列;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持续增长,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2.4%;数字经济广泛渗透,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步伐加快,个性化定制生产、协同研发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快速兴起,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39.8%;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产业体系更加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
  
  三是积极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市场主体大量涌现、活力迸发。新时代以来,我们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把减税降费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阶段性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比例,扩大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据统计,2016年至2021年中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8.6万亿元。此外,我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进一步夯实。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数量从2012年年底的5500万户增加至1.69亿户,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超1.1亿户,带动就业近3亿人。
  
  文章最后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找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点,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切实打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