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协调发展:与时俱进的“硬道理”
http://www.CRNTT.com   2006-03-15 15:56:50



  社会发展制约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制度和体制。体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不仅从制度经济学看有其学理的视角,而且从实际情况看也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作者曾经在《中国发展战略的新模式》中指出:

  「从与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的国企问题和银行问题来看,如果国企的领导人始终由我们的有关部门决定任免,那它的法人地位和产权也就不能落实,市场主体地位也就不能确立。由此而来的是,效益的提高不能从机制上得到保证。银行的问题与此有相似之处。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二○○三年末中国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经多方努力比年初减少一千九百零六亿元,但余额仍达二点四四万亿元。可以设想,如果中国的银行行长们不是由委任而产生的,而一开始就是必须负经济责任的法人,这些不良贷款何以可能聚沙成塔。推而广之,如果此等问题得到解决,更大范围的粗放式经营甚至投资随意决策的局面也就可能改观」。

  所以,一点也不奇怪,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提出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五个统筹」时,其落脚点是体制保障: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人与自然协调
  才能落实「以人为本」

  第三,从更大的生态圈来看,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协调,则经济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都不可能如期实现。经济资源将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失衡,导致更高层次上的不经济后果。

  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不协调,直接结果当然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难以现实化。总的来看,中国的生态环境祇是局部改善。全国对水的观测点检验表明,有百分之六十的观测点取样结果是水不能饮用。二00二年,中国三百四十三个城市中有一百零七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全国降尘量年均十五点三吨/月•平方公里,北方城市达到二十一点四八吨/月•平方公里。北京、广州、上海氮氧化物年均值浓度超过一百毫克/立方米。有证据显示,十一个大城市中,燃煤产生的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使五万多人死亡,四十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联合国开发总署报告,中国空气污染严重地区死于癌症人数比空气良好地区高四点七至八点八倍。上海等城市十年间肺癌死亡率上升百分之五十多。

  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不协调远远不祇是上述问题的存在,它同时还意味着经济资源在更大范围的配置失衡。也就是说,从生态经济的角度看,这种不协调是一种得不偿失。先污染,后治理,仅仅从投入为出的经济学角度看,也是一种非经济的选择。况且,生态圈的资源活动还有其更高层次的活动规律。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还有更大的惩罚在前面等待着我们。到那个时候,人们将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是更高层次意义上的不经济。

  中共十六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所要求的「生态文明」已经涉及了这一问题。在那裹,生态文明的建设既包括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也包括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我们还能够进一步把两者统一起来说:人与自然的协调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方面或内生变数。我们需要从生态经济或大经济的概念来认识这一点。

  结语

  综上,经济系统、经济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依次论证都说明:协调己经是发展的内在方面,协调发展也是硬道理。这个道理不仅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全面发展来看是如此,而且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得出的新结论。在这个意义上,这也是一种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这样的视角,将能够理解科学发展观与前人思想的继承发展关系。

  同时,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点上才能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含义和实践意义,也才能在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地改变发展方式,实现更好的发展。现实情况是,理解协调发展对于发展的真正意义,这一认识过程才刚刚开始;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新的情况及时更新发展的理念,在区域和企业发展战略上作出调整,在实践上也是刚刚开始。人们对发展本身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所呈现的阶段性,思想准备显得不足,在发展观上停滞不前的惯性依然存在。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花费笔墨,通过讨论在思想上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不论如何,实践都将逐渐告诉人们一个结论:如果停留于八十年代的发展概念,不能开拓新的发展模式,那么中国的发展将是有限的,难以取得真正的飞跃;同时,中国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和严峻挑战也不能得到有力的应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即在于此,本文提出和讨论「协调发展是硬道理」的意义也在于此。

  协调发展的落实涉及多个层面。从战略学的角度看,它涉及战略理念的协调,战略目标的协调,战略目标与手段的协调,以及手段与手段的协调等等。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发展战略面临的「四个协调」。不过,限于篇幅,此处已无可能展开说明,只能留待后文分解。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05年3月号,总第87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