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客家与媒体:影响力穿透整个中华民族
http://www.CRNTT.com   2013-02-21 00:21:44


 
  第三,客家人的新闻思想认为,新闻媒体是沟通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要管道。

  客家精神中,过去忽视的是客家人的敢于面对世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其实这也是客家非常突出的精神象征。2011年据有关客属机构非正式保守统计,两岸之外的客属人口约有1200万人左右,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客家人对世界是最不畏惧的,客家人是最具有国际特质与世界视野的族群、民系。

  客家人邓小平晚年的新闻思想本质上是开放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所以,邓小平敢于承认中国当时的新闻传媒有落后的地方,在国际传播有不如人家的地方。他经常要求中国的新闻工作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多采取开放的举措,为中国和外国的沟通,提供更多的管道和方便。邓小平提出:“让世界瞭解中国,让中国瞭解世界”!这一主张,给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活力。中国从此打破了历史以来与世界的隔阂、隔绝。可以说,这30多年来,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最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时代。

  可知,太平天国动摇了满清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辛亥革命重铸了中华民族的躯体与精神,大陆的改革开放,让中华民族繁荣强盛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世世代代铸就的开拓进取的客家精神辉映下的客家新闻思想,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完全吻合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客家传媒承载中华民族兴亡历史大任

  客家人与中国的近代革命史无法分割,同样的,报纸杂志等传媒工具也与客家人一起共同承载中华民族兴亡大任。中华民族的灵魂与精神的再造,离不开变法维新、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而客家人与客家媒体,堪称其中历史的中流砥柱。在此,要指出的是,客家与媒体的关系包含这样的三种因素:1,客家人办、客家人写、客家人读与听的纯客家媒体。2,客家人创办及领导的媒体,也是客家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各种媒体任职的客家人。

  第一,客家人报纸宣传变法维新影响巨大

  当时中国最著名的报纸当是《时务报》,《时务报》是清末变法维新运动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旨在于提倡变法,改良社会和政治现状。而梅县籍客家人黄遵宪是《时务报》最重要创始人之一。黄遵宪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人。曾任驻日本参赞,驻美、英、法、新加坡等国总领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与汪康年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务报》是由中国人办的第一份杂志式报纸,亦是在近代国人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报纸。每旬出版1册,3万字左右。重视政论。创时每期销4000份,半年后增至7000份,最多时达1.7万份,在当时中国人自办报刊中发行数最大。

  黄遵宪本人没有在《时务报》发表过一篇文章,但是有重大影响。其一,重用了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任总主笔,梁启超的祖先也是来自中原的,也被归入到杰出客家后裔之列。梁启超所撰《变法通议》,从创刊号起连登43期,系统地阐述了维新派的各项主张,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纲领性文件。其二,直接影响了该报的舆论导向。其三,对报纸文体有影响,黄遵宪是晚清最早提倡文体革新的先驱者之一。

  可以说,没有《时务报》,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变革思想的启蒙。

  还有一份值得一提的报纸:《岭东日报》。该报创办人杨源,嘉应州(今梅州市梅江区)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考中进士,是嘉应州最后一名进士。他思想开放,公开宣传维新运动,主张民主宪政,敢于抨击官僚腐败,是一位主张变法维新的爱国人士。创办人何士果,祖籍大埔县湖寮双坑村,光绪年间的进士,也是一名有远大抱负的学者。创办人陈云秋则积极出资。同时,他又接办南洋华文报纸《总汇报》,与维新派中人朱子佩合股,使报纸成为维新派的言论喉舌。《岭东日报》笔政(主笔)温廷敬祖籍大埔县百堠乡,他发表《报品》一文,提出报纸是“主持公论,开通风气”的工具,采编应以“悬为鉴戒之律”,至今仍具有借鉴之意义。

  《岭东日报》创刊之初,每日出版报纸一大张,周六刊,逢周六无报。后来,篇幅扩充为每期八开四页,每页中留折缝,可折订成十六开本的小册子,每份售价为制钱十二文。由于创办人、主笔和撰稿者多为客家人士,故其读者以客家人居多。堪称为纯客家人的报纸。

  《岭东日报》创办近十年间,积极展开维新变法的宣传,主动介绍西欧政治制度和民主以及对地方改革的意见,被视为是清末支持革命派的报纸之一。《岭东日报》的出版,比1904年《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和1905年《有所谓报》等早期广东省报纸还早两到三年。应该说,《岭东日报》是这一时期在广东境内出现的最早的地方报纸之一。

  第二,辛亥革命成功离不开孙中山等客家人的新闻传播

  辛亥革命中,一是枪杆子,二是笔杆子,是革命的重要武器。报纸杂志,成了点燃革命的火把。客家人当之无愧地成了高擎火把的刚强弘毅、勇敢豁命的新闻先驱。

  资料表明: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孙中山及重要成员廖仲恺、胡汉民、邹鲁、谢良牧等都是客家人,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首先得到广大客籍留日学生的大力支持,当时在同盟会的领导核心成员中,客家籍留日学生占46%,而且绝大部分是嘉应州、大埔、惠州等地的留学生。

  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在南方各地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主要集中在客家人的地区或以客家人为主。在1911年广州起义壮烈牺牲的72烈士中,有林修明、陈文褒、饶辅廷、周增、张学龄等24名客家籍人士,他们有的既是海外回国的客家籍华侨青年,同时又是留日学生。客家人对辛亥革命的组织领导、武装斗争、宣传发动、筹措经费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自1893年在澳门创办《镜湖丛报》始,孙中山一生直接创办或者领导创办的报刊有十多种。他的许多政治理念通过报刊传播发扬,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性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