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粤港澳文化:敢为天下先
——《中国评论》2004年4月号“思想者论坛”
http://www.CRNTT.com   2006-03-08 21:47:56



  就是说,对于粤港澳三地各有特点的精神性的东西,我们是不能忽略的。不能因为说粤港澳,就把它们统在一起。

  地方色彩与外来文化的幷峙

  三地文化代表了各自的时尚: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澳门也是代表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都是很时尚的。但是在这些时尚之地,我觉得它们具有将传统与现代的打通,还有地方色彩与外来文化的一种幷峙。

  与中国大陆很多地方不同,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的老百姓是能够参与到时尚之中的。在这里,每一个阶层都能够找到比较适合自己的、比较舒服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在上海的时尚之地,一般的老百姓还是参与不进去的。而在粤港澳,地方色彩与外来文化是融通得比较好的。

  我觉得,文化也好,文明也好,它不是用来收藏,也不是用来高高地挂在那里让人欣赏的,而应该是让大部分的平民或者群众能够参与进去,幷且能够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文明才会发展。相对而言,粤港澳三地在民众参与文化的创新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就是说,粤港澳的文化、文明,是在当地民众的生活当中、实践当中,重新焕发了一种光彩。也就是黄树森老师所讲的“在解构中践行” 。


  关飞:报业集团将努力支持珠江文化

  吴松营社长本来是要参加这个思想者论坛的,今天早上通电话,他因为在北京开会赶不回来,所以他打电话嘱咐我为大家服务。

  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说过,广东要建成文化大省,我们作为文化单位,对于珠江文化无论怎么样支持都不过分,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把文化大省的形象树立起来。

  希望珠江文化研究会与我们集团进一步合作,把建立文化大省的事业共同做大做好。

  郭伟峰:珠江文化对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极为重要

  我们有缘与珠江文化研究会接上了头,近两年多以来我们刊登了一系列有关珠江文化的文章和评论。《中国评论》月刊同仁有这么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将珠江文化作为《中国评论》在文化方面的最重要的业务来做。我们根据珠江文化影响不断扩大的情势,在机构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整,成立了“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有限公司”,重点就放在广州,为珠江文化的研究与发展、为南中国地区的广大学者服务;同时,也作为南中国地区向港台海外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的桥梁。

  我在这里表个态,以前的两年多我们是积极支持珠江文化工程的,未来我们会更进一步配合幷发挥我们的能动性,更加积极地为珠江文化工程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们《中国评论》幷不是一个地方性的杂志,不仅仅是一本香港杂志,而是一个区域性杂志。目前我们的发行范围主要是两岸四地,属于一个大中华的区域。因此,我们如何定位就很重要。

  在经济领域,这几年我们在抓南中国六个省区的经济协作问题。因为我认为,虽然珠江三角洲发展很快,但是毕竟还是太小;如果能够以更宏观的视角去整合南中国地区的资源,就有可能使这里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其中一个火车头。

  我感觉,目前广东对于文化产业的建设已经比较重视了,但是还应该在“形而上”的方面更进一步。这里有几个点应该抓一下,比如对于珠江文化的研究,对于客家文化的研究,这对于中国海洋文化的发掘与发展十分重要。我们应该认识到,广东的文化幷不仅仅限制在广东,与客家的文化一样,都是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特征,不会像云南文化、四川文化那样,带有明显的省份特征。广东文化必须是“水”的概念,我非常赞同。港澳文化与广东文化是什么关系?客家文化、海外华人文化又是什么关系?我看海外文化更多地带有珠江文化的胎记。华侨华人以广东福建人为主,其文化是没有办法不显示这种群体特征的。所以,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如果不着眼于珠江文化这么一种开放性的、辐射性的市场的话,比较难以、甚至未必拥有其特殊的地位。

  我们《中国评论》愿意在珠江文化的理论拓展方面,积极进行配合,尽我们的能力去推动这个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