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西方恶炒“黄祸论”缘于实力下降
http://www.CRNTT.com   2021-11-27 11:09:54


资料图:在山东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码头,货轮在装卸集装箱。新华社发
  中评社香港11月27日电/2020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将新冠疫情暴发称作“中国病毒”,这既无新意,也不独特。特朗普利用的是一种画面语言和可以追溯至19世纪的联想链。他也绝不是唯一这样做的人。在很多国家,反华的刻板印象沉渣泛起,不加过滤地进入了公共舆论场。

对华恐惧由来已久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1月22日载文《黄祸论2.0》,作者为柏林自由大学历史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康拉德,文章说,现在,还有更多关于中国的恐惧正在流传,新冠疫情仅仅是其中之一。最明显的是担心中国经济可能碾压欧洲、威胁德国企业生存或者干脆将其收购。“一带一路”倡议恐怕会导致新的政治依赖。5G、华为和TikTok等关键词显示着人们对数字渗透的忧虑。

  这些恐惧和忧虑都不是凭空出现的。知名报刊上全是对这些情况的分析,这里不再赘述,而是应该关注一个通常被忽略的主题:因为我们观察到,西方关于中国的讨论从来不仅仅涉及中国政治和经济引发的对峙;德国、欧洲,也就是“西方”本身也始终在议程上。探讨中国,也始终有利于一幷认识自己。以下探究的就是有关中国的讨论中的这个维度。

  长期以来,它们一直是西方社会的集体记忆。谁接受这些观念,谁就会立足于文化积淀的土壤之上,受到其长期影响。

  另外,西方有关中国的讨论在过去一直是通过替代方式获得全球化经验的重要领域之一。在一个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中确定自己的角色,也一直是讨论中的潜台词。因此,要理解中国当前的形象,就必须也将其纳入有关德国和欧洲的世界角色的辩论。

  首先要说的第一点是:许多今天仍能遇到的反华刻板印象看上去非常令人熟悉。因为相应的威胁论高潮阶段幷不是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开始的,而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黄祸”的说法那时就已经甚嚣尘上。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