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李侃如谈华盛顿对华犯了“五大错误”
http://www.CRNTT.com   2022-05-01 10:16:34


这是2022年1月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白宫。
  中评社香港5月1日电/李侃如(肯尼思•利伯索尔)在美国是研究中国政治体系,包括精英政治和外交政策方面的主要权威之一。他曾在克林顿政府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管。他曾担任美国多个联邦政府部门的顾问,幷在2009年至2012年间担任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美国《连线中国》杂志网站4月24日载文《李侃如谈华盛顿在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文章摘录了最近对他的采访: 

  记者问:在美国与中国接触的过程中——从尼克松政府到奥巴马政府——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这些政府对中国相对软弱,或者对北京的领导层和中国共产党的想法很天真。作为旁观者、甚至是参与其中者,你对中美关系和两国高层交往的看法是什么? 

  李侃如答:从尼克松到奥巴马,美国对中国既不“软弱”,也绝非“天真”。连续几届政府都过分简单化地认为接触能导致中国走向(美国式)民主,这从来都不是有效的假设。随着范围和背景的变化,美中关系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也在不断演化,双方关系经常受到各自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冲击,谈判通常艰难而漫长,“胜利”从未轻易实现。 问:我们是否正进行所谓的“转向亚洲”?这一政策转变背后的目标是什么? 

  答:这一想法源自奥巴马第一任期初期对美国军事、经济和外交资源配置的评估。评估的结论是,我们在中东的战争和反恐方面过度投入,幷一直忽略亚洲。由于亚洲是未来所在,美国应重新平衡,增加对亚洲的关注。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托马斯•多尼伦在这次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幷成为再平衡努力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这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将我们从亚洲转移到中东的一些军事资产重新移回亚洲,但这一努力更重要的是将重点放在达成重要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其中一个关键支柱,幷加强我们在那里的外交博弈。这其中就包括决定参加东亚峰会,成为一个更严肃、更积极的存在,而不是被阿富汗、伊拉克和该地区恐怖主义的普遍威胁搞得焦头烂额。这一设想不是为了百分之百关注一个地区而放弃另一个地区——多尼伦想要实现的是“再平衡”,而非“转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