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比利时专家:中欧关系有起有落,合作是主线
http://www.CRNTT.com   2024-01-12 17:00:17


  中评社北京1月12日电/2023年是中欧之间的交流机制基本重启、双边关系逐渐回到正轨的一年。自疫情过后,中国放宽管控措施,全面开放边境,许多中国商业代表团热切盼望重回欧洲。这是一个重要且充满希望的转折点,在经过了三年的接触受限后,我们非常需要这些民间交流来填补信任和沟通上的空白。

  我担任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25年之久,有幸亲眼见证了中欧关系的变化。中欧之间交流沟通的渠道虽一直以来保持开放,但却时不时受到干扰,例如,欧盟于2019年通过的外国直接投资审查规定,以及欧盟于3个月前发起的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中欧政治与经济决策上的差异不仅反映了双方领导模式与文化上的不同,也体现了双方在看待世界方式上大相径庭。

  尽管中欧之间的外交、经济关系以及民间交流有起有落,但却从未中断。如今,全球性威胁与挑战不断显现,“脱钩断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明显上升,但我们仍保持着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当多个国家欲要建立起新的贸易壁垒之时,我们应当谨记,保护主义从来不是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减轻贫困问题的方案。

  因此,进一步加强合作以应对全球饥饿、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才符合中欧双方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尽管欧盟将中国既视为竞争对手,又视为合作伙伴,但它却仍致力于与中国合作,确保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目标方面能够取得持续进展。从2013年双方共同发布的《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到2019年欧盟发布的《欧中战略前景》可以看出,双方均致力于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18年,阿姆斯特丹、博洛尼亚等欧洲城市为珠海、桂林等中国城市提供了有关固体废物管理、污水处理以及如何建设弹性城市的技术建议,助力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欧盟的一些项目还帮助中国中小企业实施节能方案,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加强湿地保护与物种保护,中国也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力争于2023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