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台湾统独光谱变化的若干迹象
http://www.CRNTT.com   2006-06-06 12:03:40


两岸交流止不住,台独难过万重山。
  中评社讯╱题:台湾统独光谱变化的若干迹象 作者:张政(台湾),教育工作者

  作者指出,今年以来,台湾的统独光谱有若干重要变化。比如,台湾地下台独电台出现越来越多的「统派」叩应者,而电台主持人亦多半一改过去「闻统则怒」的态度,让这些「统派」叩应者有同等大鸣大放的机会。认为国、亲、新三党及李敖的寻根、搭桥、民族及文化之旅,对台湾归向「一个中国」的影响力、震撼力和感召力很大,「两岸统声呼不住,台独难过万重山」。而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也说明台湾的「族群对立」虽然易被政客挑起,但亦极易受良知驱动而消散。
  
  台独电台“叩应”节目的变化
  
  过去「台独」电台的「叩应」节目,是清一色的,是一面倒的,也就是祗能谈「台独」的好,不能稍或论及其祸害,甚至祗准用闽南语讲。

  这种专制的做法,会演变成盲人骑瞎马,会恶化成一种所谓的「义和团」、「极端」或「民粹」。

  近来则不然,主持人多半一改过去「闻统则怒」、「闻外省口音则呈现歇斯底里」的态度,而能让他们所谓的「统派」或「亲中派」的叩应者,有同等大鸣大放的机会,甚至会对极少数所谓的「基本教义派」的粗俗谩骂,给以诚意的劝阻,虽然这些主持人仍坚持「正名」或「赶走外来政权」的制式说法。

  另外一个大改变,是在台独的电台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操道地闽南口音(台语)的「统派」或「亲中派」的叩应者,此在过去是很少见的。

  这些人,勇于不断争辩,虽然被「急独」人士谩骂、指责或威胁,但他们却能慢条斯理、不疾不徐,娓娓道来;而且能引证数据和法理,越辩越雄,让人折服!

  最让人震惊的,是常听到一些叩应者,在前提上表示「支持台湾独立」、「支持正名建国」,但在之后话语上,却严肃而反复不断地表示「支持国共和解」、「主张和平统一」,并乘机阐述战争之可怕,劝主战派不要螳臂挡车,同时声言绿色政权已因黔驴技穷而导致天怒人怨!

  主张「台独」的叩应者,虽常说「正名可入联合国」、「正名可免除中共以延续内战之名出兵」、「正名可让台湾人有尊严」、「为正名应不惜一战」等语,但这些愚昧谎言,常被后续的叩应者驳斥,他们说「改名更进不了联合国」、「改名必然立即引发内战」、「台湾人的尊严在能团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不惜一战正是暴虎冯河!」

  两岸统声呼不住 台独难过万重山

  「文化台独」份子正如火如荼地在台湾遂行其所谓的「去中国化」的「净空」阴谋,他们利用媒体和地下电台,制造其所谓的「民气」。

  他们要台湾同胞毋称其为中国人,毋以「省」称台湾,毋以中华文化称台湾的地方文化,进而计划将国民身分证的「梅花」图案,改为「台湾」;将「中国石油」、「中国造船」,改名「台湾」;将小学门堂「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标语,改为「台湾人」,而实际遂行完成的,是国中社会科教本,全无「中华民国」一词,十月国庆的「全中国大地图」场景布置,亦改为单一的「台湾」。

  尤其在今天的台湾,已难听到「国乐」和「国剧」(平剧),而「台独」政权御用教授的共同语言,即「张骞与我们台湾何干!」、「黑龙江与我们台湾何干?」、「满清纪元与台湾的日治历史何干?」;教出来的下一代,自然就说「八年抗战与我们台湾何干?」、「中国与我们台湾何干?」

  所以,在此逐一暗中遂行得逞的状况下,让「台独」首领颇有「木已成舟」、「米已成粥」的得意感,近日,他就打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比方,意思是说「台独正依计划的进度进行,你胡、连、宋、郁,就叫你们的吧!」

  然在实质上,无论是寻根、搭桥、民族或文化之旅,对台湾归向「一个中国」的影响力、震撼力和感召力是很大的。「连爷爷!您终于回来了!」一句颂词,直到今天被台湾的各种商业广告随声附和着,甚至已出现「台湾不要再执迷下去了!」的模仿语!

  更不可忽视的是,中华文化的根深植在台湾的土地上,她会利用各种时机,呼唤出台湾同胞的中国人意识。位在高雄县凤山市的一座「五福大帝庙」,在今年八月十四日傍晚的一场「中元普渡」典礼上,有三位信士手拉电胡琴,大声演奏「苏武牧羊」国乐,此让会者无不动容。

  「中华文化」藏诸台湾的各处庙宇,在「文化台独」份子千方百计「去中国化」的今天,竟有一群群的「现代苏武」呼吁出「野幕夜孤眠,心存汉社稷」、「历尽难中难,节旄落尽未危」的心声,期待一日「生随汉使归」,看见中国的统一。

  扁政权已公然反对「一中」,政权出版品亦公然将「台独」真理化,必然化和神圣化,「台独」首领还装胡涂地跑到「反台独」、「主张统一」的金门「八二三炮战阵亡将士」公墓前献花。然「民族艺人」夏袆、「爱国侨领」陈香梅,却能在台湾用普通话发音的「小放牛」、「满江红」和用吴语发音的「爱拚才会赢」,扫尽了这一切妖氛!

  「族群对立」易被政客挑起,亦极易受良知驱散

  台湾人的本质是族群包容的,自从此次中国国民党主席的选举,可以清楚看出。在此次的竞选上,马英九是外省人,另一竞选者王金平是本省人,而国民党员的百分之八十是本省人,但当选党主席的竟然是外省同胞。

  然为何一到选举或权位争夺时,族群对立意识就产生?这是因为民性极易受到政客的挑拨所致。

  一到权力争夺时,不但要分族群,也要分台湾的南方北方,也要分澎湖、台南,最后弄到台中人不能管高雄的事,台北观点不能用在高雄地方;台湾所以会出现无史、断史和颠倒历史的情况,全因党同伐异、彼此否定之故,三、四年来,无有休止!

  而「台独」的本质,就是过去「分类械斗」的延续,台湾在荷据、清治及日据时期,即有此等「彼此分裂」、「相互攻伐」的情事。日本统治昔名之为「分类械斗」,即河西的可与河东的人斗,姓张的可与姓刘的斗,卖鱼的可与卖肉的斗,泉州来的可与漳州来的斗。

  所以在这种民性下喊「爱台湾」或「为台湾二千三百万人打拚」的语言,实际就充满了「大河洛沙文主义」的意涵了。它的实质内容竟是「河洛人利用客家人和原住民,以孤立及排斥外省同胞!」

  然而,越是这种民性,越易受良知与理性的驱动而改变,就像「台独」地下电台,已无法招架「主统」人民的「叩应」一般,这种新现象,就像马英九当选党主席一样让人感佩!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05年11月号,总第95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