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基进党”的政治理念、特征及发展趋势
http://www.CRNTT.com   2021-12-10 11:09:14


表二:台中市第二选区历届“立委”选举结果
 
  (二)从颜宽恒及其国民党的角度看

  1.家族背景与地方派系势力的负面影响。

  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沈有忠认为:“颜宽恒虽然年轻,但不表示可以跟年轻世代划上等号,他继承的是地方势力跟颜家派系的标签。”⑤颜家是台中地方势力中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台中的黑派代表。颜宽恒的父亲是大甲镇澜宫基金会董事长、前“立委”颜清标,其妹是原台中县议会副议长颜莉敏,颜宽恒本人是台中黑派的实际掌门人。台中的地方派系不管是红黑两派两者都与国民党关系密切。然而,派系势力对于颜宽恒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在政治转型后的台湾,尤其是青年一代选民幷不喜欢甚至是厌恶地方派系的存在与争斗。虽然地方派系能够提供充分的资源,但是面对数量日益庞大的年轻选民群体,也成为一个政治包袱。颜家在台中屹立不倒将近30年,这说明颜家在台中的服务做得还不错。因此,陈柏惟不与颜宽恒拼在地服务,而是一直强调台湾人痛恨的派系与家族政治的不正当性,强调颜宽恒的政二代身份、派系之子以及抨击颜宽恒之父颜清标的黑金政治。陈柏惟打出了“打破家族政治”这一张牌,在各类政论节目上都反复强调颜家家族政治这一方面,给颜宽恒的选情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竞选团队在意识与战术上过于轻敌。

  一方面,“立委”选前,基本没有媒体看好陈柏惟,认为陈柏惟无法撼动颜家在台中的地位,因此,在预测本次的选举结果时,基本都会认为颜宽恒得票高于陈柏惟。2019年12月25日中时新闻网就报道,根据最新民调显示,台中市第二选区“立委”选举,国民党候选人颜宽恒支持度39.8%、“基进党”候选人陈柏维34.2%,双方差距5.6个百分点,不表态率高达25.9%⑥。舆论大多认为陈柏惟不可能战胜颜宽恒;加上颜宽恒担任“立委”以来在地服务幷无太大缺失,使得颜宽恒一方过于自信,幷没有对非典型的传统政治人物陈柏惟的威胁加以重视。

  另一方面,颜宽恒在“立委”竞选中的打法与过去和陈世凯对战时无异,基本就是他父亲竞选“立委”时的传统策略,通过派系在地方的桩脚与网络,采取勤下基层的方式,以及扫街拜票来获取支持。但是,时代在发展,面对着在网络 异常活跃且激情四射的对手陈柏惟,颜宽恒的打法过于传统与老套。这也是颜宽恒在竞选中没有能够吸引到年轻选民的选票的原因之一。当然,颜宽恒也有做出吸引年轻选票的努力,例如在2019年11月3日,颜与国民党前主席朱立伦合拍的MV《听海》上线,就为吸引年轻人选票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面对在网络上风头正盛的陈柏惟,可能就会显得底气不足。到了选战后期,陈柏惟民调支持度不断逼近颜宽恒,颜阵营才发现苗头不对。可见,在战术上颜宽恒阵营过于轻敌。

  3.受到韩国瑜选情的拖累。

  “立委”选举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同时举行,在蓝绿泾渭分明的台湾,由“基进党”与民进党共同支持的陈柏惟无疑支持蔡英文,同时蔡英文也为陈柏惟竞选站台。而国民党籍的颜宽恒也是坚定挺韩,在颜宽恒竞选总部的成立大会上,韩国瑜也到场站台支持。颜宽恒也接任了韩国瑜中部竞选办公室副执行长,在选区还挂上两人联合看板,希望以“母鸡带小鸡”姿态来拉抬选情。颜宽恒的父亲颜清标也是力挺韩国瑜,不但发声明希望鸿海创办人郭台铭、前”立法院长”王金平为了台湾前途“以大局为重”,甚至曾暗批郭台铭“初选输了不甘愿”,和素来友好的王金平也因挺韩关系生变。但是,在2019年发生了香港动乱后,被民进党“抹红”、“抹黑”的韩国瑜支持度不断下跌,主打“反韩”、“讨厌韩国瑜”与“抗中”议题的陈柏惟则支持度不断上扬。而颜宽恒自始至终都没有与韩国瑜阵营做切割,其支持度也不免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三、台湾“基进党”的政治理念、政治主张

  (一)偏执地反对国民党,坚持所谓政治民主、自由化。

  “基进党”作为台湾本土极端深绿的小党,成立之初就把反对国民党作为自己政治活动的首要任务之一,在各种政治斗争、政策争议中,“基进党”不问是非对错祇看蓝绿之分的意图非常明显,对国民党政治人物的攻讦更是不遗余力。在“基进党”的官网上,呈现出浓厚的鼓吹“打倒国民党”、渲染“反大陆”的绿色恐怖氛围。在台湾政坛内,各党派建议成立在野政党大联盟时,“基进党”也曾表示,有国民党参加的话基进党则不会参加,表现出与国民党势不两立的势头。

  “基进党”以国民党在威权时代的所作所为作为攻击点,直接将国民党与威权代表等同起来,将台湾的不民主归罪于国民党,以一种极端的蓝绿对立偏见去仇视幷疯狂攻击国民党,不遗余力地帮助民进党推进所谓的“转型正义”与针对国民党的“党产清算”。可以说“基进党”的终极政治任务就是促使国民党在台湾本土消失。“基进党”也竭力地将国民党与大陆绑在一起,不遗余力地推动所谓的“反渗透法”、“阳光法案”与“代理人法案”,也就是偏执地反对国民党与坚持其所谓的政治民主与自由。

  (二)推行台湾“正常国家化、主权自主化”与“去中国化”。

  台湾“基进党”在正式成立之前还是社团组织时就顽固主张台湾的所谓“主权自主化”,推进台湾成为所谓的“正常国家”。“基进党”在网路媒体的政论宣传中,大部分的内容除了对国民党的政策、政党形象与政治人物进行抨击外,就是渲染“恐中”与“反中”的绿色恐怖气氛。陈柏惟当选“立委”之后也无心地方选民服务,他在“立法院”质询的议题大部分都集中在所谓“国防”、所谓“反大陆渗透”,以及各种可以让台湾“正名”的种种提案,反映出其深绿畸形的政治理念。作为民进党的外围小党,当许多敏感的议题民进党不愿触碰时,会操纵这些小党进行议题的宣传与讨论。而这些小党本着自己立场与利益出发也会呼应民进党给他们丢下的政治任务。

  与推进“正常国家化”相辅相成的另一个政治理念与主张就是“去中国化”。“基进党”认为要使得台湾成为一个所谓的“正常国家”,使得台湾所谓的“主权自主”,就必须要使得台湾与中国大陆毫无瓜葛,而与中国大陆在历史与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幷且在台湾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威权统治的国民党自然也是他们的眼中钉与肉中刺。可见,“基进党”是之所以偏执地反对国民党在台湾的存在,因为这也是他们进行“去中国化”的一个重要面向。他们还在岛内宣传大陆的“威胁论、压迫论与渗透论”,这也是他们政治操弄的另一重要面向。此外,他们还积极配合着民进党的各种“去中国化”操作,包括曾经沸沸扬扬的中华航空改名事件,提出“护照国名”改台湾的决议案、坚持所谓的母语问政等等,都是妄图将台湾与大陆彻底分离的奇葩言行。

  (三)区域平衡化与社会自由化。

  在“基进党”的政治理念与主张中,区域平衡化也是其中较为着重的一点。“基进党”认为岛内的政治与社会资源严重不平衡,他们认为主要是由于国民党在威权统治时就将各种资源主要集中于北部地区,特别是台北区域。主张将政治资源平均分布,因此陈柏惟主张将“立法院”迁移至台中,以分散北部地区的政治压力。当然,从政党政治的角度来看,区域平衡化也有为其政党获取政治资源的便利而考虑。“基进党”的根在高雄,其“立委”陈柏惟在台中,蓝营在北部势力强大,将“立法院”南迁有利于政治格局的重心转向绿营,也有助于其获取政治资源从而为“基进党”的发展奠定后路。

  在主张区域平衡化的同时,基进党还主张社会自由化。“基进党”认为社会自由化与区域平衡化是一体的,强调台湾的各种资源不平衡,使得年轻人需要背井离乡,背负着低薪资与高工时的生活压力,无法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使得现在的台湾社会“不自由”。因此,“基进党”主张更加公平的经济分配制度,同时也主张政府应当承担起公共托育、公共住宅与公共运输等社会服务,减轻青年人的生活与工作压力,这些主张与其他在野小党的政治主张幷没有很大差异。

  四、台湾“基进党”的基本特征

  (一)新兴的“深绿”小党。

  在没有正式成立政党之前,2008年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基础。2016年正式注册成为政党,开始以政党的身份进行政治活动。2018年正式参与岛内的各种政治选举活动,直到2020年才在与民进党的联合选举之下收获了一席“立委”。但“基进党”仍是一个新兴的深绿小党,说它“新”主要是指其政党成立得比较晚,参加的政治选举活动将对来讲较少,在选举方面的经验与资源匮乏;说它“深绿”主要是指从“基进党”的政治理念与主张来看,在蓝绿的政治光谱中处于深绿;说它“小”主要是因为政党本身的激进意识形态和党员条件限制使得台湾“基进党”的党员仅有一千多人。在统独立场上,它幷没有像民众党一样采取模糊化的骑墙处理以尽可能多地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基进党”拉拢的是在蓝绿光谱中极端深绿的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统独的立场非常鲜明。

  (二)极端激进的意识形态。

  台湾“基进党”在成立之初,党主席陈奕齐就指责民进党已经“丧失战斗力”,沦为选票逻辑政党,而自己则成为了争取台湾“民主‘自由”与推进台湾“正常国家”的桥头堡。这一宣扬实际上是在跟民进党争夺绿营的深绿选民。台湾“基进党”在意识形态上跟其它绿营的政党没有很大的差别,主要就是主张“台湾独立”、“台湾本土主义”、“台湾民族主义”、“反华去中”。但是在程度上“基进党”是更加极端激进的。在“基进党”的网络主页上,“基进党”将自己标榜成“唯一一个力抗中国侵略”的政党⑦。“基进党”的绝大部分的政策议题都是围绕着“反中”、抹黑大陆以及反国民党展开的。他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也以极端的意识形态为中心。这种极端激进的意识形态在短时间内幷不能让其党员队伍迅速扩大,但是随着岛内“台独意识”不断地腐蚀年轻人的思想,使得岛内激进的年轻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基础越来越大,“基进党”也想趁机扩大影响。

  (三)影响有限的一人党与政治素人党。

  台湾“基进党”与民众党的运作模式相似,就是举全党之力,塑造党内在台湾政坛的政治明星。民众党的光环基本聚焦在党主席柯文哲的身上。因此,人们有时也称民众党为“一人党”,而就“基进党”来说,光环基本聚焦在当选“立委”幷且身兼“基进党”发言人的陈柏惟身上。党内的其他政治人物的出镜率与声量幷不高,包括党主席陈奕齐、财务长张婷婷、组织部主任李雨蓁、性别发展部主任吴欣岱等党内重要组成成员基本上都是在为陈柏惟服务,如李雨蓁还是反罢免陈柏惟团队的主力成员。可以说,“基进党”的流量政治明星就仅仅祇有陈柏惟一人。

  在政党的人员构成上,基本是政治素人组成。台湾“基进党”的主席陈奕齐在成立台湾基进党之前是“超蓝克绿”等激进专栏的作家,曾被“台湾团结联盟”提名为不分区“立委”,但最终因为政党票数达不到门槛而没有当选。“基进党”财务长李雨蓁在成为“基进党”的成员以前,曾是一名展览设计师,之后成为一名在地网络社团经营者,也没有深厚的政治经验与背景。性别发展部主任吴欣岱主职为医师。“基进党”内部的重要组成成员基本都是没有过丰富从政经验的政治素人。这也决定了“基进党”作为一个政党的政治战斗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增强。

  五、台湾“基进党”的发展趋势

  (一)民进党的扶持与压制决定了“基进党”的发展前景。

  台湾“基进党”成立之初的目标与口号是“超蓝克绿”,希望与民进党“分道扬镳”,扛起街头政治的大旗,成为所谓争取“台湾独立”的桥头堡,但是从目前看来,台湾“基进党”在台湾政坛的发展资源仍是主要依靠着民进党来提供的。想要成为民进党的陌路人但最终仍要附庸于民进党的现实仍改变不了。台湾岛内政局的现状就是,民进党作为第一大执政党与国民党作为第一大在野党,基本分割了岛内的政治票源与政治资源。自从台湾选举法规修改为单一选区两票制幷规定政党票在5%以上才能分配“立委”席位以后,岛内小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很多小党迅速地泡沫化。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岛内小党所面临的尴尬境地就是不得不与大党联盟甚至于依附于大党而生存,台湾“基进党”从一开始就是民进党的激进侧翼组织,在经历各种选举的挫败后意识到仍需要寻求民进党的扶持。曾经叫嚣着与民进党“分道扬镳”的台湾“基进党”最终仍是要依附于民进党来获取政治资源。

  “基进党”依附于民进党,也处于民进党的压制之下,没有壮大的机会和空间。“时代力量党”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当“时代力量党”没有威胁到民进党的时候,在选举中民进党采取的是与“时代力量党”联盟的策略,但当“时代力量党”势力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民进党就开始了对其压制的策略。“基进党”在未来也不可能摆脱民进党的控制。

  (二)罢免案使得陈柏惟和“基进党”处于岌岌可危之中。

  陈柏惟代表“基进党”战胜国民党候选人颜宽恒时,岛内的新闻媒体一度热炒这位政治新秀,有关陈柏惟的家庭背景、从政道路、胜选原因等各类报道纷至沓来,使得陈柏惟及其代表的“基进党”的宣传面被放大,这也为台湾“基进党”增加了不少的支持者。虽然陈柏惟成为了113位“立委”中的一员,但陈柏惟不断暴露出问政的不专业性、无代表性以及各种不当表现,陈柏惟的声量已经大不如前甚至恶评如潮。陈柏惟在莱猪议题上的错误立场就给自己与台湾“基进党”带来争议与打击。国民党提出的罢免陈柏惟的程序已经走完第二阶段联署,由于疫情影响使得第三阶段投票拖延至10月份,为陈柏惟及其政党争取了一些缓冲时间,但是由于政党资源不足加上民进党对陈柏惟的声援幷不积极,陈柏惟面对罢免案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陈柏惟的罢免案通过与否对于台湾“基进党”的影响极大。“基进党”在2018年以来的历次选举中成功出线的就陈柏惟一人,陈柏惟是代表台湾“基进党”的主要门面,一旦陈柏惟倒台,台湾“基进党”将受到巨大的冲击。单靠党内流量政治新秀的政治影响力不会给“基进党”带来持久且稳定的发展。一旦陈柏惟被罢免成功,“基进党”就避免不了迅速泡沫化的命运。

  注释: 

  ①超蓝克绿,http://clique2008.blogspot.com/2008/11/by-shinichi_9.html

  ②bbc新闻,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0909912

  ③天下杂志,中止颜家蝉联20年立委之路,3Q陈柏惟靠“到处放火”赢选战,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8643

  ④CTWANT,陈柏惟联合竞总成立大会蔡英文:可投民进党或是台湾基进

  ⑤天下杂志,中止颜家蝉联20年立委之路,3Q陈柏惟靠“到处放火”赢选战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8643

  ⑥中时新闻网,《台中最新民调出炉网震撼:颜宽恒无法想像!》

  ⑦台湾基进官网,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112165329/https://statebuilding.tw/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11月号,总第287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