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文化基因是文化稳定性的决定因素
——兼论“文化台独”之荒谬
http://www.CRNTT.com   2022-08-18 12:43:44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历史上,中华民族曾有过多种政权幷存,有过不同民族居于统治地位,也有过短时间的分裂,但是国家统一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始终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中华民族之所以没有分裂,正是中华文化发挥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结果。同时,中华文化还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向周边国家辐射,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2022 年 3 月 18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就中美关系和乌克兰局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在谈到当事方要展现政治意愿,着眼当下,面向未来,找到妥善解决方法时,引用了中国的两句老话,一句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另一句是“解铃还需系铃人”。这就是中华文化以巨大的影响力向周边国家辐射,发挥影响力的生动例证。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文化的兴衰息息相关,乃至血肉相连。他在《国史大纲·引论》中指出:“国家之前途,将于民族文化内部获其生机。”“民族之抟成,国家之创建,胥皆‘文化’演进中之一阶程也。故民族与国家者,皆人类文化之产物也。”“世未有其民族文化尚灿烂光辉,而遽丧其国家者;亦未有其民族文化已衰息断绝,而其国家之生命犹得长存者。环顾斯世,我民族命运之悠久,我国家规模之伟大,可谓绝出寡俦,独步于古今矣。此我先民所负文化使命价值之真凭实据也。”“一民族文化之传统,皆由其民族自身递传数世、数十世、数百世血液所浇灌,精肉所培壅,而始得开此民族文化之花,结此民族文化之果,非可以自外巧取偷窃而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以唤醒中国人民深厚的文化基因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的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才能使中华文化展现魅力和时代风采,使中化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充分展示出来。

  结合当前台湾政局的变化和两岸关系发展的实际,发挥中华文化这一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的作用,对两岸同胞休戚与共,血脉相连,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基因,共筑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中华文化在台湾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各地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千差万别,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这些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极大丰富了中国文化宝库。比如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每年一次,从不间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一凝聚力来自家庭亲情的力量,让中国人能够自觉地遵循着人伦的大道。这种力量大于宗教,大于政治,大于金钱。不管是在穷乡僻壤,还是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不论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还是春暖花开的南疆,人们在巨大的亲情磁石般强力的吸引下,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甚至不吃不睡往家奔,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这就是习俗认同。生活状态下的一致性的生动体现,说到底这就是共同的文化基因形成的长久的生活状态的融合和共同的集体人格所构筑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一文化主脉,就是以家为核心衍生出来的亲情链接。一个中国人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被这根无形线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交织在一起,形成情感编织的血脉之网。

  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历久不衰,任皇权更迭,王旗易帜,中国人回家过年去滋润亲情的初心始终如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是中国人对宗族血脉的寻根问祖。

  曾经有人担忧,面对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洋节,中国人对自己传统节日的固守是否会改变。当这种担忧遇到春运期间的车站、码头、机场那人头攒动、人流如潮的场景,就完全打消了。这种场景,就是人心所向,势不可挡的力量,是中国文化形成的民俗、民心、民意、亲情的生动体现,是根植血脉的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是融化在中国人骨髓里的文化基因产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强大的整合能力。

  台湾本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因此重视台湾地区的乡土文化与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是一致的。但鼓吹“文化台独”的人别有用心地推崇“乡土文化”的地位,人为地夸大台湾乡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差异,企图以台湾地区的乡土文化取代中华文化。

  但是,他们的企图是徒劳的,事实证明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同心相系、同情相融,是血脉相连、砸断骨头连着筋的骨肉兄弟,都是共同的中华文化的传人和精神家园的守护者。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一棵大树,台湾文化就是这棵大树的分支。正因为台湾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这棵大树,它才能根深叶茂,而台湾文化又在其发展中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两岸同胞一家亲,植根于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共同的历史文化有历史事实为证。早在远古时期,源自大陆的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就已经传播到了台湾。随着大陆先民向台湾迁徙和开发,大陆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宗族制度等在台湾全面生根壮大。据台湾人类学家统计,台湾人口中98%是汉族,其中 75%是闽南人,14%是客家人,9%是大陆其他省籍人。台湾的民间信仰、饮食习惯、节日习俗、婚丧嫁娶、祭祀祖先的礼仪也都与闽粤相同。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不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都来自中华文化的基因。

  台湾一位从事广告制作 20 多年的导演孙煜菁,曾获得过多项国际大奖。他拍过《一双筷子》的公益广告,在央视播出后,不但引发了大陆同胞强烈的共鸣,还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称赞。原因是通过一双筷子使两岸中国人强化了炎黄子孙对自己文化基因的认同,对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筷子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有着 3000 多年的历史。筷子一头圆象征天,一头方象征地,寓意为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使用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可见筷子里有信仰、有理念、有智慧。一言以蔽之,有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才能引发炎黄子孙的共鸣。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就是说,要灭一个国家,必定先去篡改历史事实,想要一个民族灭亡,必定解构其民族文化,摧毁其民族自信,改变其民族认同。正因为历史和文化是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所以曾经入侵台湾的荷兰、西班牙和日本侵略者和殖民者为了维持自己的殖民统治就总是从历史文化入手。日本在台湾进行殖民统治的 50 年间,就曾经强力推行“皇民化”,企图湮灭中华文化,但这遭到了广大台湾同胞的强烈抵制而最终无法得逞。广大台湾同胞始终坚守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牢固的中华文化情感,在日本侵占台湾的 50 年间,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这一点从未改变。

  抗战时期,辅仁大学教授陈垣先生之所以自费坚持办《辅仁学志》,也是因为他认识到:“从来敌人要消灭一个民族,必从消灭它的民族历史文化着手。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被消灭,也是抗敌根本措施之一。”

  历史学家连横耗费十年心血撰写了《台湾通史》。书中写道:“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虚,均于是乎在,故凡无法之国,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求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姓。”他以历史的意识来强化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可见,中华文化在民族认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日本殖民主义者霸占台湾 50 年间,强行推行文化同化政策的“皇民化”,企图消灭中华文化,但终究以失败告终。日本学者柴田廉在《台湾同化策论》中被迫承认:“在中国历史上,中国曾被异族征服,但它终究又以自己固有的文化征服了征服者。在台湾日本人就象大海中的一个孤岛,被台湾人民包围着,想同化他们,其结果只能归于徒劳。”

  台湾作家吴浊流在《亚细亚孤儿》中塑造了一位受中华文化熏陶的彭秀才。彭秀才为他创办的云梯书院写了一副对联:“大树不沾新雨露,云梯仍守旧家风”,隐喻中华文化这棵大树根基深厚、枝繁叶茂;古老的、传统的中华文化这个“旧家风”一尘不染日本殖民者推行的“皇民化”,是根本不会去沾染日本文化这个“新雨露”的。这副对联正是台湾同胞坚定维护中华文化的形象写照。

  叶荣钟在《台湾民族运动史·序》中,谈到在日本统治时期,“台湾同胞处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之下,不但未尝一日忘怀祖国,且能以孤臣孽子之心情,苦心孤诣,维系固有文化之不坠。”日本殖民者也哀叹:“台湾改隶虽然已经过了 40 余年,但现在仍保持着以往风俗习惯信仰,这种汉民族的意识似乎不易摆脱,盖其故乡福建、广东两省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且交通来往也极频繁。这些华南地方,台湾人的观念,平素视为父祖墓坟之地,思慕不已。”

  台湾光复后,语言大师、北大教授魏建功到台湾担任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他率领一批大陆语文学者到台湾恢复和传承中国语言文化,赓续中华民族血脉,以消除日本殖民文化的恶劣影响。他们大力推广国语,恢复台湾同胞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自由。魏先生说:“国语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话,人民共同采用的一种标准的语言。台湾人学习国语不是一个单纯的语文训练,却牵连到文化和思想的光复问题,是教育文化上精神复原的问题,是民族德行善良之涵养,是整个的、核心的百年大计。是教育台湾与阔别了50 年祖国联系一体。”魏先生和他的团队为消除日本殖民文化在台湾的影响,为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光大,为维护中华文化基因,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贡献。

  三、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直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维系两岸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

  中华民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证明:中华民族相互融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崇尚统一、维护统一的价值观念。虽然经历过改朝换代、政权更迭,出现过地方割据,遭受过外敌入侵,特别是近代史上曾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但和平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每一次分裂之后都复归统一,幷且都赢来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在中华各族人民的心中根植了强烈的民族意识,那就是中国必须统一。文化认同比政治认同更为持久,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作为维系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和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是任何人任何力量都割裂不断和动摇不了的。国学大师钱穆说过:“中华文化是中国走向统一的最大基础。”台湾政治老人陈立夫先生也提出过“中华文化统一中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