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两岸社会融合与统一后台湾的长治久安
http://www.CRNTT.com   2023-11-12 00:12:16


两岸社会融合发展,是促进两岸统一以及确保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的基本元素。
  中评社╱题:两岸社会融合与统一后台湾的长治久安 作者:周志怀(北京),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兼学习与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摘要】2016年习近平首次提出两岸社会融合论述,表明大陆开始不断拓宽两岸融合发展的领域,对国家统一实践路径的探索也进一步深化。迄今为止,大陆学界关于两岸社会融合的研究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为了进一步增强推进国家统一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基础,必须改变重经济融合、轻社会融合或是先经济融合、后社会融合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两岸经济融合与社会融合实现协调发展与相互促进。两岸社会融合必须要进行广泛社会对话,而社会对话也应从大型会议的文宣模式,转为以闭门意见交换为主的“小而美”的互动模式,筑牢筑实两岸社会融合的底部基础,实现有感对话和有效对话。社会融合是人和人的生活的浑然一体。两岸社会融合的生活化至关重要,但并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融合上,而应更多地追求共同理念和共同价值等精神层面的生活化。这样才能在社会融合过程中逐步解决认同问题,为两岸统一后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两岸社会融合是探索国家统一路径时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社会融合是在两岸经济融合和利益融合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两岸融合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这是党的代表大会首次写入关于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自2014年5月起,习近平先后提出两岸经济融合、利益融合以及融合发展等论述,但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尚未纳入关于两岸融合发展的论述。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中两岸融合发展论述的正式确立。

  两岸社会融合的概念则是在2016年提出来的。当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就两岸关系发展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要“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这是习近平首次提出两岸社会融合议题,表明大陆对两岸融合发展领域的不断拓宽,对国家统一实践路径的探索的进一步深化。

  一、推进两岸经济与社会融合的协调发展与相互促进

  在两岸关系中使用“融合”的概念其来有自。2008年12月,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两岸可以“通过交流合作增进感情融合”,并强调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因为这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09年12月,贾庆林在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座谈会的讲话中要求,要不断巩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不断增进两岸经济、文化、社会和人民思想感情的大融合,不断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2014年后大陆对台政策中的两岸经济融合概念进一步清晰化。李克强总理在当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两岸关系时首次提出要“促进经济融合”。习近平5月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时则强调“经济融合有利两岸互利双赢,任何时候都不应受到干扰”。此后两岸经济融合成为大陆对台政策的重要内核之一,学界对于两岸经济融合的探索与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

  2016年3月习近平首次提出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论述,进一步丰富了两岸融合发展的内涵,但学界关于两岸社会融合的研究,迄今为止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大陆学者熊俊莉提出的两岸经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过程中同步融合的研究尚少的状况,目前依然未能改观。①从当下研究现状看。无论是以两岸经济融合、经济社会融合或是两岸融合发展为主题所进行的学术探讨,包括各种研讨会,实际上大多都落脚在经济融合方面。也就是说,目前大陆学界谈融合发展大多局限在经济融合,而谈经济融合又大多局限在惠台利民问题上。

  1979年以来,两岸经济关系虽然取得长足进展,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始终无法突破两岸固有政治障碍。同样道理,两岸经济融合虽是两岸各领域融合的重要基础,但仅有经济融合的独轮车,则远远无法解决两岸统一所面临的结构性难题。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推进国家统一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基础,必须改变重经济融合、轻社会融合或是先经济融合、后社会融合的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推动两岸经济融合与社会融合实现协调发展与相互促进。

  二、国家认同是两岸社会融合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家认同是推进祖国统一进程时所遇到的实质性难题,同时也是实现两岸社会融合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大陆学界对这一问题有着比较一致的看法。由于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长期所奉行的“去中国化”与“激进式台独”或“渐进式台独”政策,导致岛内民众的国家认同出现严重扭曲。根据岛内多家民调机构发布的民意调查显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支持两岸统一的比例,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2023年3月就岛内民众统“独”立场及对两岸关系看法进行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岛内偏向“台独”24.2%、偏向统一7.7%、维持现状68.1%。在统“独”问题上的立场,持拒绝统一或是希望长期维持现状的选择,甚至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当然不可能推进两岸的社会融合进程。

  从另外一方面看,目前岛内对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的共同认知仍相当一致。台湾竞争力论坛2018年10月发布的民调显示,87.3%的台湾民众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只有6.8%的人持不同观点。②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的根脉也无法切断,2019年12月“ETtoday新闻云”的民调显示,高达82.5%的民众认同台湾文化的基底是中华文化,仅14.9%的民众不认同。③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同样难以磨灭,2017年时任台“法务部门”负责人的邱太三针对岛内同婚“释宪案”发言时,强调台湾“民法”制定是依照“我国人民数千年”形成的社会规范跟机制,引发岛内社会激论,遭到不少网友诘问“是哪国”?毫无疑问,这个“数千年传统”当然是与中国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延续与联结,这种潜意识中的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也深深印刻在岛内大多数民众的脑海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台湾同胞保持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牢固的中华文化情感,打心眼里认同自己属中华民族。这是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是不可磨灭的”。这正是我们渐进式实现两岸社会融合的重要基础。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